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2009年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中对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的探讨。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共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81例,原发灶治疗同时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患者未行放射治疗。结果: 1、近期疗效与影响因素: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放射治疗患者放疗结束后即时疗效评价达CR的74例(52.5%),PR的59例(41.8%),NC的5例(3.6%),PD的3例(2.1%)。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是否<3cm(P=0.000)及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放疗剂量是否≥60Gy(P=0.023)对其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有统计学差异;2、全组总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全组患者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40例,死亡112例,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1%、37.4%、24.0%。(1)、年龄≤60岁及>60岁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44.3%、28.7%及60.6%、29.6%、18.7%(P=0.029)。(2)、食管原发灶治疗同时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同时组)与原发灶治疗后出现转移(异时组)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3%、28.1%、21.7%和80.2%、45.5%、26.7%(P=0.028);同时组与异时组患者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8.1%、21.7%和47.5%、23.9%、14.3%(P=0.204)。(3)、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与双侧转移患者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5%、27.1%、18.0%和26.7%、13.3%、13.3%(P=0.026)。(4)、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合并内脏转移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47.0%、32.9%和62.5%、17.5%、5.8%(P=0.000)。(5)、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放疗剂量≥60Gy和<60Gy的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4%、42.2%、33.3%和14.7%、0%、0%(P=0.000)。60~70Gy组及>70Gy组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9%、30.8%、26.8%和59.4%、29.9%、9.0%(P=0.499)。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健侧锁骨上区预防照射与未行预防照射患者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0%、36.7%、15.7%和63.8%、38.9%、32.6%(P=0.859)。(6)、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放疗联合化疗的患者与单纯放疗的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0%、41.5%、35.6%和52.9%、32.6%、23.3%(P=0.189)。3、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还是双侧转移、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即时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21、0.002、0.001、0.008)。4、TNM分期的适用性:全组患者按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无纵隔、胃左淋巴结转移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分为N1组和M1组,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54.1%、31.0%和56.3%、28.1%、21.7%(P=0.041)。进一步将M1组患者按照第6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分为M1a与M1b,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7.3%、27.3%和54.9%、28.7%、19.0%(P=0.930)。结论:1、食管癌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2、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及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放疗剂量对其放疗后的即时疗效有影响;3、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还是双侧转移、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即时疗效以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4、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放疗剂量应≥60Gy。是否行健侧锁骨上区预防照射对预后影响不大。联合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5、胸段食管癌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出现纵隔、胃左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存在差异。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合并内脏器官转移的预后有明显差异,分期时是否应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划分为M或N,还是进一步亚组分析,需进一步研究。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其预后与食管原发灶位置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