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由于具有低成本、高稳定性、高透明度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第三代发光染料: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的快速发展,OLED向高性价比和高稳定性方向发展迈进了新的一步。实现高效TADF发光则需要较小的电子交换能,并且保证高效的荧光量子效率。不过对于红光TADF材料,由于带隙较窄的原因,其单重态激子的非辐射跃迁严重,导致内量子效率较低。因此,一味地减小TADF分子的HOMO与LUMO轨道重叠度虽然可以有效减小电子交换能,却也会削弱荧光辐射效率。因此对红光TADF分子的设计还需要深入研究。同时随着OLED器件的不断发展,器件体积不断缩小,对其热稳定性也带来极大挑战,对于OLED器件的发光层与传输层中常用的非晶有机小分子材料的传热能力与机理的研究十分有必要。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采用DFT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对OLED分子中的电子结构和热输运性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红光TADF分子给体基团与受体基团的不同连接位点进行调整,找到能够满足较小电子交换能的同时具有比较适合的HOMO、LUMO轨道重叠度,并且在给体基团连接位点附近引入甲基或苯基来增大空间位阻从而限制分子的扭转,从而减小非辐射跃迁速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发现BAc分子的7号位点与咔唑的9号位点同DOAn和DNQX受体分子相连具有合适的轨道重叠度和交换能。且引入甲基和苯基后能够对D-A分子的扭转角起到限制作用,从而提高分子的刚性,减小非辐射跃迁效率。其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我们对并五苯,TPD,mCP和六苯并苯的非晶体系的导热系数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在低热导率系统中,系统中热流的动能部分对基于Green-Kubo公式的热导率计算是不可忽略的。由于有机材料的柔软性,压强的增加能够提高所有体系的热导率。模式扩散系数计算表明,扩散子可以充分描述TPD和并五苯的热导率,而低频声子可以显着促进mCP和Coronene的热传输。随着压力的增加,低频声子群速度将得到增强,同时部分低频模式可以从扩散模式转换为声子模式。这两种效应的叠加最终导致有机非晶体系热导率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