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材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语文教材不仅是语文知识的具体化和传播的载体,更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工具。提示语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提示语的内容,深入解读教材及其内涵,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自2012年启动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到2017年正式投入启用,小学语文教材一标多本的时代结束。统编教材与以往的旧教材有许多方面的不同,从编写理念到呈现方式都有许多调整的地方。新教材也是新挑战,它要求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方式,对教材的各个要素进行解读和思考。提示语是教师把握编者意图的重要来源,其在教材中的分布范围大。对统编教材提示语的解读有利于教师认识新教材、把握新教材,最终灵活使用新教材。基于此,该研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探讨:统编教材提示语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教师又是如何使用统编教材提示语?教师在使用提示语的过程中有无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材提示语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提示语的编写依据,得出提示语在语文教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地位,由此推出研究提示语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该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示语作为研究对象,对提示语的构成要素、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经统计整理得出,教材提示语的构成要素,分别有单元提示语、课文提示语、“泡泡”提示语和其他提示语。该研究通过分析这些提示语在统编教材中的数量、位置和分布情况,梳理出统编教材提示语具有语言简洁凝练、呈现形式活泼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等主要特点;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归纳学习方法等功能。在对教材提示语有了基本的认识,该研究通过访谈和观察部分一线教师及其课堂,依据所收集的资料得出以下结论: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提示语的过程中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教学成效,也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部分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存在教师不能全面认识提示语的功能、教学使用提示语时存在表面性等不足之处。该研究对教师使用提示语的不足进行原因探究,发现教师缺乏主动思考是导致提示语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正确的认识。由此可知,教材培训需更为深入,帮助教师掌握新教材。教师自身也应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主动了解教材内容,深入解读和思考,唯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好教材。针对不同的教材提示语,教师也应适时而变,依据其特点和功能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方能使教材提示语发挥其拥有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