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道义与政治:释放电视剧文化研究的社会批判锋芒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在当代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无疑是一种寻常事物.本论文试图穿透笼罩在电视剧周遭的通俗或者大众化的雾霭,揭示电视剧寻常外表下的非同寻常。论文联系“现实”的本质从哲学人类学深度对电视剧做出界定。本论文一般地将电视剧把握为“现实”显现的话语实践。论文也指出,中国的电视剧自诞生起即采取了体制化的生产方式,这对电视剧的表意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电视剧如何显现“现实”以及显现了怎样的“现实”,如何可能充分释放电视剧的表意潜能并且使“现实”真实地显现。这些问题奠定了本论文的主要关注。   论文主要运用了思辩与批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同众多思想家碰撞与对话的过程中,吸收了充分的理论滋养。关键创新之处在于,丰富了电视剧文化研究社会批判的理论空间,拓展了电视剧文化研究的理论领域。   概括起来,本论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能够知道什么,论域涉及电视剧是什么、电视剧怎样显现“现实”及其显现话语实践的本质;第二,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论域包括如何看待电视剧的表意潜力及其与人(类)本质力量发展的联系;第三,我们应该怎样行动,尝试提出通过变革电视剧而达到改造“现实”的目的,探讨如何使电视剧表意实践转化为实现社会理想的文化政治行动。论文试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第一,将电视剧文化研究提升为一种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完善的批判性实践:第二,通过释放电视剧表意潜能而达到对个体的本能唤起,使之成为自由、富于想像、充满创造力的个体,并再生产出充满活力、勇于自我肯定以及拥有稳定认同的文化和社会。   本论文绪论部分为理解电视剧是什么做出了理论准备。立足于“现实”知识史或观念史的梳理,指出“现实”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语言是人把握“现实”的一种重要媒介,“现实”诉诸语言显现自身。电视剧即被规定为“现实”显现的话语实践。文章进一步深入论证了“现实”的结构与本性,并且揭示了受理性一科学原则支配的现代大众传媒“现实”显现的特性。电视剧的“现实”显现也分享了大众传媒的家族相似性。在绪论中,贯穿整部论文的三个问题论域及与其相对应的三重关怀,就已经逐渐浮现出来。   论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第一章首先解决了“电视剧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奠定了电视剧文化研究的范畴基础与辩证批判的研究立场;继而在考察小说、电影与戏剧这三种与电视剧有密切亲缘关系的文艺形式的基础上,细致地厘清了电视剧的独特性;分析了以虚构为手段的电视剧如何可能显现真实的“现实”;并且在“虚构”与“真实”张力关系框架内,深入探讨了电视剧影像及其视觉性的本质。   第二章将电视剧植入当代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了历史化论证。通过对电视剧体制以及生产进行深入考察,揭示电视剧如何发展为一个自主性体系,并说明支配其话语实践的规范如何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而演变。文章也指出,电视剧自诞生起便被纳入了体制化的轨道,它总是服从于某种话语规范,相应地,电视剧所呈现的也就是经过相应机制过滤之后的“现实”。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章。第三章的重点是结合“语言学转向”,考察了受结构主义思潮影响而形成的电视剧意义阐释范式,即探究电视剧符号系统自身的意义产生机制的文本分析。论文认为这种文本分析是一种“非人化”的批评范式,它坚持意义存在于文本结构,文本分析从而成为意义科学,用表意逻辑或者结构法则对文本意义的绝对统治。根据有关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归纳出四种主要的电视剧文本模式。   第四章更多地从结构主义之后的文本研究理论中汲取了滋养。文章反拨式强调了电视剧意义构成的人文、社会维度。指出电视剧文本的意义是以电视剧文本为媒介、耦合了形式与内容、物质特性与精神特性、以及人(类)主体性与社会性等因素的“意义场”。要实现意义的充分理解,就必须将电视剧文本置入更大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反证式地破除了电视剧拥有自足表意秩序、以及以这种秩序为探究目标被视为意义科学的文本研究的神话。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六、七章。第五章结合对电视剧表意实践的现代性考察深入研究了电视剧的表象特性。文章在归纳现代性理论进路及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论域的基础上,将电视剧表意实践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加以审查。本章批判性地考察了电视剧表意实践如何将“现实”秩序化地显现出来,如何唤询起观看者对这种秩序的认同,并将相关“经验”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之中。   对于阶层分化日渐显著的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如何可能将不同的阶级利益或者冲突的要求建构为统一的秩序化“现实”?这便是第六章所思考的主要问题。本章进一步将电视剧表意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化形式,深入探讨了电视剧表意实践如何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迁表象化建构为现代化现象,如何将诸多与全球化相关的因素描述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话语。文章批判性论证了电视剧诉诸操纵、挪用、粉饰等手段有选择地将过去和传统转译为集体记忆,及其所唤询起来的文化归属意识的实质。   第七章过渡到一个总体性的层次,即电视剧如何通过虚构的方式建构“现实”,使电视剧的“现实”言说被纳入某种体现社会存在本体论的世界观体系。文章试图从中测绘出构成这种世界观基础的社会存在本体论诠释,以及电视剧如何参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把存在等级差异的超个人主体(阶级、利益集团等)建构为相互联系的动态整体。本文将这种体现社会存在本体论因素概念化表述为“景观”,电视剧因此构成景观化的社会实践形式。文章论证了电视剧所呈现的“现实”就是一种景观化的表象,它在社会存在状态的表现上最显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社会合理化和主体他性化。两者的内在联系表现为,社会合理化使主体丧失了与人(类)本质力量的历史性关联,从而与自身疏离甚至变成自己的反面。   第八、九章为论文的第四部分。前述批判性论证表明,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艺类型已经走向了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反面,转化为统治和异化的形式。本部分主要针对这种状况,通过对电视剧走向自身反面体现的人(类)发展困境的自觉反思,重建电视剧同人(类)本质力量的内在联系,使之真正成为人(类)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对象化形式,变革电视剧的行动也因而转变为变革“现实”的实践。第八章的探讨可以称之为以主体性改造为中心的微观策略。本文所提出的变革策略是引入先锋和乌托邦精神,试图通过变革而释放电视剧的表意潜能,使电视剧摆脱媚俗文化的窠臼,转变为缔造拥有新感性和创造性主体的实践,以克服电视剧走向自身反面而给人(类)本质力量发展所造成的困境。   第九章相应地应该被称为以社会改造为中心的宏观策略,将电视剧的变革同变革“现实”的实践联系起来。文章以人(类)本质力量发展为中心范畴,重新诠释了社会主义的精髓。论文指出,从人(类)本质力量的发展完善来说,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解放的希望。电视剧应当成为弘扬体现社会主义精髓的公共性精神伦理、缔造社会主义公民的教育实践。另二方面,联系当下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历史现状,论文具体探讨了与国家间政治秩序相适应的实践策略,电视剧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即在全球化秩序背景下,进行以自我价值确认为中心的文化政治。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性的归纳。申明本论文所作的努力就是尝试通过将电视剧放置在哲学人类学的基座之上,从而不仅达到整体性把握电视剧这种事物的构想,而且还批判性地考察了电视剧关于“现实”的话语实践如何影响人们对自身社会生存状态的把握进而达到对人(类)本质力量发展的感受。电视剧文化研究因此而被提升为一种社会批判的实践,论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嵌套交织的维度,即由知识-认知关怀、道义-意愿关怀和政治-实践关怀所构成的“三重关怀”。
其他文献
随着IT和网络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交流、娱乐休闲的工具,网络媒体也已不限于WEB1.0时代的大众传媒角色,进入到WEB2.0互动体验传播阶段。网
期刊
第一次去采石坑大桥建设工地,是2006年10月.rn施工员把我带到杂草丛生的悬崖边.一个巨大的石坑令人望而生叹:一方村民有着怎样的智慧和气力,竟从岗地里采出一块块巨大的花岗
企业奥运公关战略的动因是企业之间的名利之争,从市场竞争的视角出发,企业制定和执行奥运公关战略是在一种非常被动状态下进行的。由于奥运将给企业在品牌增长以极大的推助作用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家电视台的重视,也引发了众多的研究。目前对于现场直播的研究有一些,对于出镜记者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还有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按以往施工方法,从地下敷设 PVC 管穿电线是用引入丝把电线拽过来,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进度慢,遇到管路接头往往无能为力。1999年我们在某公园整修中,路灯改造为重头戏,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升级,以环境保护为诉求的绿色广告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热浪。2007年以来,随着政府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实施“绿色奥运”理念
期刊
2002年元旦开播的《鲁豫有约》是凤凰卫士当家花旦之一的陈鲁豫担纲的一档谈话节目。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各方面普遍关注,并逐步成为凤凰卫视品牌栏目之一。  《鲁豫有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