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弥散张量成像,使用TBSS方法,探讨脑梗死后皮层下失语患者的语言特点及与症状相关的纤维束结构,并发现皮层下失语患者急性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以及随后的自然恢复过程。材料和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疾病组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脑血管科住院的皮层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依据病变部位分为右侧皮层下脑梗死和左侧皮层下脑梗死。选取在年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根据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共纳入了29例皮层下失语症患者(右侧9例、左侧20例)、26例健康对照组。疾病组在急性期(72小时内)和恢复期(90±7天)各进行一次语言功能、磁共振检查及其他相关量表评估。语言功能行为学评价指标为中文版的西方失语症成套检查。磁共振检查为T1像平扫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使用虚拟机系统在FSL软件包上进行TBSS数据处理和统计,性别对比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对比使用双样本t检验,受教育年限使用非参数检验,纤维束的平均FA值用spss24进行Pearson相关,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左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以流利型失语为主(14/20)。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急性期较健康组失语指数、自发语言流畅性、理解、复述及命名得分低,对比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恢复期语言评分对比中除口语流畅性评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均无差异。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全脑FA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发现疾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左侧上纵束、左侧下额枕束及胼胝体额部的平均FA值较健康对照组低;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恢复期与疾病组急性期全脑FA值对比发现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恢复期的左侧上纵束的FA值较急性期的左侧上纵束平均FA值高。左侧皮层下脑梗死组左侧上纵束与语言流畅性、理解、复述及命名得分呈正相关,且左侧上纵束与语言流畅性相关性最高;左侧下额枕束与失语指数、理解、命名得分呈正相关,与语言流畅性、复述得分不相关。2.右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也以流利型失语为主(7/9)。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急性期较健康组失语指数、自发语言流畅性、理解、复述及命名得分低,对比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恢复期语言评分对比中除理解和命名评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均无差异。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全脑FA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发现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左侧上纵束及胼胝体额部的平均FA值较健康对照组低;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恢复期与急性期全脑FA值对比发现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恢复期的右侧下额枕束及胼胝体枕部的FA值较急性期的右侧下额枕束及胼胝体枕部FA值高。右侧皮层下脑梗死组左侧下额枕束与理解及命名得分呈正相关,与语言流畅性、复述得分不相关。结论1.皮层下失语患者主要以流利型失语为主,而优势半球皮层下脑梗死可出现部分非流利型失语(30%)。2.左侧皮层下失语组患者失语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左侧上纵束和左侧下额枕束结构的破坏;失语症状的恢复主要是由于左侧上纵束的代偿。3.右侧皮层下失语组患者失语症状的产生是主要是由于左侧下额枕束结构的破坏;恢复期由右侧下额枕束代偿可能与胼胝体枕部(胼胝体后1/3)调节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