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专门阐述音乐理论的专著,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此书成书于西汉,在吸取了先秦各家的论乐基础上,经汉儒整理、编纂成集,形成了自身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众所周知,《乐记》中的“音乐”从各个方面都与当今我们所认知的“音乐”完全不同,它承载了政治、宗教、伦理等诸多范畴,与社会、政治的联系极其紧密,呈现出特有的社会实用价值。因此,若单用“艺术”的视角去审视《乐记》,有失公允之处颇多。故笔者研究《礼记·乐记》立足于历史语境,从社会的角度重新理解《乐记》中“乐”的内涵,综合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进行探究,将研究重点放在考察“乐”的社会价值,即“乐”在先秦社会中实施了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在社会中体现以及“音乐”是如何构建并引导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与此同时,说明当时的社会是将“音乐”的社会功能居于首位,其形式仅是功能的体现之一。本文以《礼记·乐记》为研究对象,从功能的角度讨论“《乐记》篇章结构”、“音乐的社会功能”及其相关问题。这项研究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侧重对“《礼记·乐记》的文本概述”,其目的是对《乐记》文本的基本面貌做一简要的梳理和介绍,通过讨论《乐记》成书年代及作者,以了解《乐记》文字形成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考察《乐记》篇章的三种不同顺次,选定最能体现“功能”性质的一种篇次(《史记·乐书》本),以该篇次展开对《乐记》文本内容的功能性研究。第二部分,从功能视角重新审视《乐记》现存十一篇的篇名及内容,讨论《乐记》本文和文字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及其概念体系。通过文本的梳理,从“乐之本义”、“乐之功能”、“乐之实践”三个层面对《乐记》再做编次,客观呈现“《乐记》一书的功能结构体系”。第三部分,是将《乐记》论“乐”纳入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讨论。首先,考察《乐记》本文所对应的周代社会,还原“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王权统治”这一历史事实;其次,结合周王朝文化语境理解《乐记》中“乐”的核心价值取向,如“以德配天”、“尊尊亲亲贤贤”、“和而不同”等;最后,考察《乐记》文本论证出的“乐”之六种具体功能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功能逻辑结构体系。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的结论。指出在礼乐文化下“音乐”,其社会意义要大于它的形式本身,以此说明古今音乐观念间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