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具有经济适用性强、人性化、生态化等诸多优势,已在大城市新区及中小城市蓬勃发展。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供电制式,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等小功率充电场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导体直接接触供电的一系列弊端。本文以现代有轨电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优化研究。不同于其他应用场合,现代有轨电车具有2M2T 100%低地板的特点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轨道交通新型供电制式车辆与车载储能技术(2017YFB1201000)”; 国家留学基金委(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CSC20190709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具有经济适用性强、人性化、生态化等诸多优势,已在大城市新区及中小城市蓬勃发展。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供电制式,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等小功率充电场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导体直接接触供电的一系列弊端。本文以现代有轨电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优化研究。不同于其他应用场合,现代有轨电车具有2M2T 100%低地板的特点,对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及效率等级要求均较高,但车底安装空间有限且车-地间能量传输时间短暂,难以建立可靠的实时通信。基于此,本文以非接触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时的运行性能为切入点,对输出能效、耦合机构与车辆的适配性及性能、原副边无通信时的动态响应能力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搭建基于车辆实际参数的ANSYS(?)电磁仿真模型及MATLAB/Simulink(?)电路仿真模型对各关键问题进行了验证,同时搭建额定功率1k W的小型样机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为系统工程实践过程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功率、传输效率及能效积等关键能效指标的分析,发现系统无法同时实现功率与效率的最大化。而目前的控制策略通常针对单一的目标进行优化,且缺乏结合系统运行状态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效优化的负载分段跟踪控制策略,综合车辆充电时系统自身耦合系数及用电负载需求两个外界变化因素,调节副边侧等效负载跟踪不同的能效优化指标,使系统在不同的充电条件下始终保持最佳的能效状态,优化了系统整体的能效性能,相较单一目标的优化更加灵活;通过搭建电路仿真模型验证了能效优化结果。为了提升耦合机构性能,现有的耦合机构设计方案通常较为复杂,并不适用于现代有轨电车车下安装空间与位置受到严格限制的场合。本文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车底耦合机构安装空间,提出了与车辆安装空间适配的耦合线圈配置方式。结合前期分段能效特性及车底与地面间气隙范围的要求,进行了满足系统效率要求原副边匝数及配比的最优化设计。通过车辆电磁仿真模型对耦合机构互感水平进行了验证,并将结果引入电路仿真中验证了系统输出能效水平。同时,耦合机构的设计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系统目标的多维度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属性层次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组合权重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耦合机构性能的综合评价体系,量化了一些基本参数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耦合机构性能带来的影响。为了优化原副边无通信情况下的系统动态响应性能,通常进行复杂的电路拓扑设计或控制策略改进,但并不适用于大功率的实际工程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敏感度权重的互感辨识方法,根据参数的敏感度决定其在最终辨识结果中的权重,以提高辨识精度;根据互感辨识结果,提出基于扰动观测的改进型变步长最大输出功率跟踪算法,系统在接近最大功率工作点时对扰动步长进行调整,根据华罗庚优选法进行指数衰减,以实现精准跟踪;针对互感突变引起系统不稳定的扰动失效现象,提出了一种在下一扰动周期退出失效区时重新进行互感辨识并初始化扰动步长的解决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的稳态精准性及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最后,为尽可能模拟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行参数,以保持原边等效负载不变的基本原则,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设计由大功率基本模块等比例缩小,搭建了额定功率为1k W的小型样机实验平台;耦合机构则通过本文的耦合机构优化方案进行设计,以达到通过小平台对本文相关优化方案及控制策略进行可行性验证的目的;实验验证了针对不同的耦合互感区间,跟踪不同能效优化目标的优势,并在目标气隙范围下系统保持高功率传输出水平的同时,传输效率达到指标要求,也验证了在取消双边通信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性能及稳态精准度。图86幅,表24个,参考文献129篇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MR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预测肝癌病理分级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HCC病理分级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拟探索MR影像组学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建立并验证基于MR影像组学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肝癌病理分级术前预测模型。方法: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本研究共纳入28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
自2014年底以来,先后有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9年DAWN和DEFUSE-3试验结果表明,发病6~24小时内且符合影像筛选标准的患者仍然可以获益于血管内治疗。因此,对于超时间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通过脑组织影像表现(即组织窗)筛选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多项观察性研究显示血管内治疗显著改善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
研究背景及目的疟疾仍然是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疟疾发病人数已经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尽管我国已达到疟疾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疟疾仍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较大威胁;且我国赴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人数众多,疟疾对此类人群的危害依然非常严重。随着蚊媒对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不断出现和蔓延,利用生物杀虫剂进行蚊媒防治成为了阻断疟疾传播的重要措施。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Bs)是应
锂离子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寿命预测与故障诊断对于电动汽车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使用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异常从不同时间长度来看,在长时间尺度下的具体表现为容量加速衰退等电池健康状态劣化异常,电池加速老化会导致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可靠性降低;在短时间尺度下的具体表现为电池内短路、漏液、绝缘性能降低或不一致性等因素引起的电压、温度等电池信号异常,电池故障如不及时排除可能会引发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位居第一,肺癌的早期发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既能够反映人体解剖形态,也能够反映人体血流与细胞代谢等生理功能信息,对肺肿瘤良恶性的早期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DCE-MRI图像采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表面波,可以在金属-电介质界面上传输。表面等离激元能够将光波束缚到亚波长尺度范围并突破衍射极限,有望用于高集成化的光电器件和下一代光互连技术。石墨烯的成功制备为表面等离激元的发展提供新的物理平台。石墨烯具备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可调控的电子结构,成为太赫兹波段和中红外波段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表面等离激元波导材料。与传统的金属-电介质界面中表面等离激元相比,石墨烯等离激元不仅具有强的光场束缚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在直流微电网中DC/DC变换器逐渐成为电能转换、电能传输及控制的核心,其性能决定了直流微电网的性能。同时,当直流微电网受到各类大扰动(如负载大幅度突变、结构变化等)时,易导致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下降甚至不稳定。因此,对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要求越来越高。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C Machine,VDCM)控制技术通过模拟传统直流电机,可为系统提供额外的惯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友好性建设不可忽略的问题。车站作为联系城市空间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关键节点,既是乘客的候车区,也是车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是城市轨道交通声环境友好建设的重点防治范围。其中,地下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最普遍的车站形式,其深埋于地下,形成的站台空间狭长而封闭;列车进、出站时直接运行于敷设在车站结构上的轨道,产生的剧烈噪声近距离向站台区传播,包含了多种声源,在封闭空间混响效应
随着形式化验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定理证明和模型检测两种验证技术优势互补,在安全攸关系统(航空工业、探月工程、自动驾驶技术等)的验证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理证明技术用演绎推理手段,对系统是否满足特定的安全性质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已有多种基于定理证明的验证工具问世。然而,误差在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大部分基于定理证明的验证理论较少考虑系统中的误差参数。因此,针对含误差的安全攸关系统的形式
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可控性质,目前在光电子学、光子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二维材料家族中,二硒化铂(PtSe2)是一种贵金属硫族化合物,在研究准粒子相互作用和中红外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tSe2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比如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本征模式、压电电阻效应以及自旋层锁定。尽管有许多报道研究了材料合成、电子性质和原型器件,但仍然缺乏对PtSe2及其范德瓦尔斯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