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又被称为胆管细胞型肝癌。目前,其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故而在临床工作中,ICC被视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医学工作者多认为ICC来源于肝内胆管被覆上皮。然而,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存有较多争议;目前,针对ICC的肿瘤标记物多缺乏特异性及灵敏度,故而在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方面也较困难。近年来,针对ICC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的研究正成为世界范围内肝脏肿瘤研究的焦点。另一方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表观遗传学修饰、转录和翻译调控、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分化与凋亡调控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近期研究中得以证实。值得注意的是,lnc RNA在肿瘤发生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lnc RNA在ICC中表达及具体作用机制方面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系列在ICC中显著高表达的基因或lnc RNA。其次,挑选其中可能有研究意义的因子,之后验证其在IC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最终探索其对ICC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学特点的重要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中,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ICC组织芯片中19850个基因及5635种lnc RNA的表达情况。通过此分析发现: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 1,CPS1)的基因与其转录的lnc RNA——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内含子转录本1(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 1 intronic transcript 1,CPS1-IT1)在ICC内共同高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次,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免疫组化、RNA干扰、免疫荧光以及流式细胞术等相关实验,检测了31例ICC患者样本组织和不同肝脏细胞系中CPS1基因及CPS1-IT1的表达情况,并测定了两者对ICC细胞系(ICC-981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最后,结合ICC患者临床数据,分析了CPS1基因及CPS1-IT1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CPS1 m 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癌旁肝组织相比有升高趋势(P=0.09),CPS1-I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癌旁肝组织相比显著升高(P=0.001)。CPS1 m RNA及CPS1-IT1的相对表达量与癌旁肝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值均小于0.001),且两者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测定CPS1蛋白在ICC癌组织中同样高表达。通过RNA干扰降低CPS1和(或)CPS1-IT1表达水平可以促进ICC-9810细胞系的增殖并降低其凋亡(P<0.001)。在临床数据分析方面,结果提示:当CPS1或CPS1-IT1在ICC癌组织中的表达超过癌旁肝组织4倍-5倍时,对ICC患者术后生存率可有显著影响。当以“4倍”为界限划分CPS1或CPS1-I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时,CPS1可以显著影响ICC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P=0.048)、血清总蛋白水平(P=0.049)、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P=0.025)以及术后无瘤生存率(P=0.034),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P=0.066)以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阳性率(P=0.068)方面有一定的影响趋势;CPS1-IT1可显著影响淋巴结侵犯阳性率(P=0.045)、CA19-9阳性率(P=0.044)以及术后无瘤生存率(P=0.026),并对术后总生存率有一定的影响趋势(P=0.064)。结论:CPS1与CPS1-IT1在ICC癌组织内共同高表达,且可促进ICC细胞系的增殖并降低其凋亡,由此可知CPS1与CPS1-IT1可能通过影响ICC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而在I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ICC临床诊断相对特异的肿瘤标记物,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另外,CPS1与CPS1-IT1的表达量与ICC患者的肝功能及术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故两者可能成为有效评估IC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