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是文化构成中和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不仅起着规范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作用,而且寄托着人民的某种信仰和信念,时至今日仍然顽强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充分体现了河南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及传承方式都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这其中有合理的一面,即民俗文化中消极的、糟粕性的内容和落后的形式受到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冲击;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即民俗文化中积极的、合理的内容和具有文化遗产特征的形式同样也受到了冲击,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怎样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经济和科技的强势对我国农村民俗文化的渗透,怎样适应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怎样面对文化与经济的日益交融。这是关系到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文化是对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就是这个民族发展的写照。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充分调查基础之上,针对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民俗文化适宜性发展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民俗文化的涵义、特点和功能;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的种类与分布,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以及其现代性评价标准下的反思、自觉和发展。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一是现代性发展目标对农村民俗文化发展空间的挤压;二是对民俗文化教育和保护的不力;三是对农村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认识误区。第四部分是对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适宜性发展提出的对策。一是提出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适宜性发展的基本原则;二是提出河南省农村民俗文化适宜性发展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