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我国教育界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正逐渐从以往规约性的说教转变为描述性的分析,其作用也从总体性的观摩评判转变为多角度提高教育者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敏感意识。而较多的中学老师对这种研究还很陌生,基于语料对课堂打断现象的研究,更是很少有人涉足。而对课堂打断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探索,会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有助于教师控制课堂走向,实现教学目标。 我国内地对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展现个性,发展心智”等教学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另一方面,境外语料表现出教师注意从多个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何安平,2003:167)境外课堂明显的优势需要我们更细致、全面和透彻地研究,并且运用先进的理论去分析和解释这一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我选择对完全以美国模式办学的武汉南湖国际学校Maurer校长所教授的高中课程“中国研究”,进行连续的现场观察和录音,然后进行语料转写,一直到期末停课考试。然后,运用语言学理论,对其中的打断现象从打断的对象、打断的位置、打断的原因等方面对课堂打断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通过尝试这种研究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从整体上说,打断现象都是合作性打断,为使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从局部来说,合作性打断是支持同意对方观点或补充信息,而不合作性打断有些是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使课堂更加活跃,知识的探讨更加全面,事实上,是深度的合作性打断。有些是教师为使课堂有序进行打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