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冷战结束迄今,世界转型主要体现为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一方面,西方大国总体实力下降,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最为意味深远的特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外溢催生了各类全球性挑战的崛起,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为国际议程的主导因素之一,这两者导致了国际关系的范式转移,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由美国主导建立的现有的国际制度愈加显露出无法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与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迄今,世界转型主要体现为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一方面,西方大国总体实力下降,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最为意味深远的特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外溢催生了各类全球性挑战的崛起,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为国际议程的主导因素之一,这两者导致了国际关系的范式转移,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由美国主导建立的现有的国际制度愈加显露出无法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却凭借其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的大幅提升而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其在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治理方面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方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早已进入国际议程核心领域,中国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行为体,其角色在数十年间从参与者到引领者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试图寻找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特殊逻辑,这条参与逻辑有别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一条以促进国内低碳转型为基础,以大国责任为逻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中国特色全球气候治理之路。文章提出,战略目标、理念创新和制度安排是影响中国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中,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以战略目标为关键,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安排为路径。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即提高国家实力与治理能力,进一步明确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战略目标;以合作理念凝聚全球力量,坚持构建合作共赢与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增强制度设计能力,以制度为能力施展的路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试图以战略的、历史的、比较的眼光看待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程,并将其置于世界转型的国际背景中,以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历史和今天两条线索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当然本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气候大会谈判内容、机制内容以及缔结的协定等具体信息没有详细说明,因此,细致化的研究也是本文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我国当前在“未富先老”的现实情境下,面临着老龄化纵深发展的严峻挑战,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弥补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供给不足的有效养老模式。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走上了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成为实现我国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关键。 本文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多元共治的理念和内涵为理论指导,
民粹主义是一种反复出现、范围极广的历史现象,贯穿着民主政治发展的始终。伴随着第三波民粹主义的再度兴起,当代西方民主在实践中遭遇多种危机,研究二者的发展逻辑及其之间的互动关联,不仅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中国在“乱世”之中的稳步前行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发生于当代西方的第三波民粹主义视为整体性的研究对象,利用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从民主的危机这一理论视角切入,再次审视第三波民粹
“垃圾围城”问题使得城市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建设显得越发的必要,与此同时相伴随着的是此类环境性邻避事件也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破解城市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邻避困境,研究从地方政府能力的角度,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对此类事件中的地方政府能力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多案例定性研究的方法,共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研究得出,在城市垃圾末端处理设施邻避治理中地方政府能力结构失衡会导致邻避治理绩效低下。具体表现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基于权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所催生的维权抗争从“街头”走向“线上”,围绕着网络“维权”、政府“维稳”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下中国网络治理领域的焦点议题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消费维权抗争”问题,因此从政治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沿着“抗争动员——共意行动——抗争遣散”这一主线对网络抗争进行了动态化的过程分析。首先在介绍政治消费主义和网络抗争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政治消费主义是维权抗争的一
,目前,学术界对志愿服务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本论文是在广泛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研究。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碎片化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主体职能碎片化、保障机制碎片化和项目载体碎片化。本文研究的目标就是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碎片化的问题,探索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讨论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具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十八大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在经济、政治、人文交往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问题又总是和成就相伴而生,中美双方需正视两国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政治分歧和经济摩擦。中美两国要想进一步缓解和解决这种冲突,推动中美关系实现质的飞跃,急需催产出新的动力。而“人文交流”无疑是调和政治、经济矛盾的重要润滑剂,也是发展中美两国关系除政治、经济之外的
权力转移理论被一些西方学者用来解释中美关系的未来。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世界是等级体系,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呈现金字塔结构,其中,金字塔上端的主导大国主导着世界秩序,维持着霸权地位。新兴大国通过实现工业化内生性增长,权力获得提升。当新兴大国权力即将趋近或超越主导国时,主导大国担忧新兴大国会取代自己的主导地位而采取预防性行为时,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战争。但本文认为权力转移是一种客观存
从上世纪90年代签订《都柏林公约》初步尝试建立难民责任分担机制开始,到2013年建设“共同欧洲庇护体系”的第二阶段正式结束,欧盟难民政策的改革在持续进行。2015年,叙利亚难民危机从多个方面考验欧盟难民治理和欧洲团结,也向欧洲发出这样的自我挑战。那就是,历时了二十多年的欧盟难民政策体系改革为何未能有效应对难民危机,甚至对欧洲政治生态乃至欧洲一体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本文在系统回顾欧盟难民政策发展历程
非洲国家长期接受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技术等各种发展资源的援助,但是仍旧未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甚至出现对援助依赖的态势。国际学界关于援助与发展关系展开讨论,西方学界一直掌控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援助的话语权。随着中国扩大在非援助的范围和规模,在对中国援助非洲进行空前关注的同时,国际社会一一尤其是西方一一出现了一些非议甚至抹黑中国对非援助的言论。一方面,这些言论揭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对非援助的实际情况缺乏
全球范围内气候在不断变暖,北极极地冰盖正加速消融,北极地区在地缘战略、资源、航运等各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和北极国家之一的美国,在北极地区也拥有安全、能源、资源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战略利益诉求。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所处的北极区域的体系环境并没有发生秩序性的变革,如果仅仅考虑体系因素,很难发掘奥巴马政府过渡到特朗普政府后北极战略发生变化的具体因素是什么。外交政策和国际政策虽然主要由国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