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略语称谓,中文一般习惯上称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国际上的相关官方文件中,特指那些由地方或国家,甚至国际间联系上建立起来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式。[1]作为特定的社会组织,它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源于民间自愿性原则、组织的公益性原则、组织自治性原则、组织志愿性原则、组织合法性原则、非政党和非宗教性等特征。组织所具备的功能是服务社会大众、利益相关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组织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并可根据公共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甚至与政府互动沟通涉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组织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靠向政府及时反映公众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监督实施。NGO所倡导的是一种理性的公民精神,它在沟通、协商、理解的基础上,促进社会运行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社会成员的合理分配和整合。基于NGO的组织特性和功能,我们把这些组织统称为“非盈利部门”、“利他部门”和“社会第三部门”。NGO在中国发展和兴起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和演变,在市场化改革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发展成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半官方”的自上而下的NGO;另一种则是多由民间人士自愿和自发成立的,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学术性NGO,在我国又被称为学术性社团,是社会团体组织(NGO)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至2010年底,我国正式注册的全国学术性社会组织有198个,约占全国性社会团体的11%,其中团体会员单位181个。所属分支机构3228个,占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总量的36.8%,以上统计数字显示,虽然我国的学会组织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数量偏少、且大多数学会机构设置不健全、半官方化和行政化等多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会的健康发展。[2]
在围绕着诸多不利因素,例如没有资金来源,专业人才匮乏,政策壁垒以及机构设置混乱,社会认知度低下的情况下,国内的NGO很难得到持续的发展。而行业学术性NGO有着专业化,针对性强和行业导向的优势,在行业内部又有着诸多可利用资源,对行业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在行业中的推动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国内NGO的生存和发展现状,本文对现有NGO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作为中医药行业学术性NGO在功能定位,价值定位、资源、治理与组织结构、活动、影响、环境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及出现的矛盾和发现的问题,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文献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在功能定位和可持续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特定行业的影响及作用。最后基于前文论述,运用自身所学,对学术性NGO的功能定位,行业导向作用、知识管理以及资源整合,构建产业链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展开阐述和分析,针对性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从学会功能定位的创新,中医药行业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利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改善,构建产业链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学术性NGO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案,以期促进和构建科学的行业学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