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Adaptation from the Perspce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A Case Study of Lin Yutang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林语堂所编译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一书的个案研究。   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一书,是林语堂多部译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著作之一。在这部书中,林语堂打破传统的翻译方式,将儒家经典的主体内容汇编并翻译于一部作品中,将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作为一个整体译介给了英语世界的读者。在这部书中林语堂摒弃了以往对孔子神化的描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孔子塑造成了一个智慧、亲切、博学、具有极高艺术修养的人的形象。这样一部作品,是由作为译者的林语堂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以及其所处的时代文化社会背景等主体性因素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应该说,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这部著作,无论是对于译者主体性研究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译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回顾以往关于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中对《论语》翻译的部分,而少有从宏观角度对整部书的详细分析。因此,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探讨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中对儒家思想体系及中国传统文化译介的特点,并且由此特点探讨其对中国典籍外译的一些启示。   本文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主体分为三章。   引言旨在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及论文的写作框架。   主体部分拟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结合理论构建,对林语堂所编译作品《孔子的智慧》一书进行个案分析,探讨其翻译的特点,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结论部分将总结《孔子的智慧》中大众化、通俗化的翻译特点,并将探讨这种特点对中国经典典籍及传统文化外译所带来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关于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研究者掌握的资料不同,所属的文学流派各异,对辛格作品的见解也就不同。我国研究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多丽斯·莱辛(1919-)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一位颇富争议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主题涉猎广泛、体裁多变,体现了莱辛对各个时期不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然而在其众多作品中,始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何谓数字经济rn近年来,业界先后提出了智慧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信息经济等概念.很多人都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rn总的来说,数字经济是相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和9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
在日本,关于“配虑表达”的研究,是在“礼貌原则”理论热潮的影响下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以“礼貌原则”为中心而进行的英语和中文的比较研究并不罕见,可是,关于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