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其消耗所产生的环境负荷亦日益严重。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评价,以指导决策人员制定策略时作出合理的选择。
本论文主要研究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中矿产资源消耗特征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首先,推导了耗竭系数法的计算过程,分析研究并修正了盈余能量法的计算流程。然后,采用耗竭系数法和盈余能量法这两种方法,分别对我国2003年铜、铅、锌、镍、锡、锑、钨和钼等8种主要有色金属进行了特征化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相对环境负荷值具有明显差异,耗竭系数法得到锑的负荷最大,钼的负荷最小,而盈余能量法得到的结果却是锑的负荷最小,钼的负荷最大。通过对矿石开采量、矿石储量以及其耗竭年限的分析可知:耗竭系数法相对更合理,实用性更强。最后,为了降低耗竭系数法采用不同年份计算得到的结果的不稳定性,提出采用中长期(5年左右)的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资源耗竭系数,并将其作为推荐使用方法。
采用推荐计算方法,计算了我国的铝土矿、石膏、铁矿、铜矿、铅锌矿、锰矿、镍矿、汞矿、钨矿、萤石、硼矿和钼矿等21种主要矿产资源的耗竭系数以及其相对环境负荷值。以铝土矿的环境负荷值为基准,所研究的21种矿产资源中,石膏的环境负荷最小,萤石的环境负荷最大。常用的几种金属中,铁矿的相对环境负荷大约是铝土矿的十分之一,铜矿的环境负荷稍小于铝土矿的环境负荷,而铅矿、锌矿、镍矿和锡矿的环境负荷值大约分别是铝土矿的环境负荷值的17、7、20和37倍。
最后,本论文以汽车生产阶段为例,说明了本论文所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以通过归一化与其它环境影响类别相互比较,经过加权后便可得到生命周期评价的单一指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