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MMP-3、TIMP-1水平与肝硬化进程的关系 目的: 对比分析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和健康个体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差异性,进而探讨MMP-3和TIMP-1水平与肝硬化的进程及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共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4-68岁,平均(52.3±7.6)岁,病程1月-12年,平均(6.3±2.1)年。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共49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31-79岁,平均(57.3±6.6)岁。该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后,对比分析两组个体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两组个体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V-Ⅳ)水平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两组个体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与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患者的MMP-3、TIMP-1水平和MMP-3/TIMP-1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P-3:(68.5±13.4)比(12.3±4.2)ng/ml,t=2.524,P=0.032;TIMP-1:(24.3±4.7)比(6.8±2.9) ng/ml,t=3.526,P=0.027; MMP-3/TIMP-1:(3.1±0.7)比(1.3±0.4),t=3.433,P=0.024]。代偿期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V-Ⅳ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透明质酸酶:(245.6±23.3)比(72.3±21.2) ng/mL,t=3.526,P=0.027;层黏蛋白:(241.5±46.5)比(32.4±14.5)ng/mL,t=3.625,P=0.019;Ⅲ型胶原:(342.1±54.6)比(97.4±21.2) ng/mL,t=3.524,P=0.026;Ⅳ型胶原:(304.1±66.3)比(41.6±19.8) ng/mL,t=3.968,P=0.013]。MMP-3、TIMP-1水平与性别、年龄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MMP-3、TIMP-1水平和MMP-3/TIMP-1比值均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V-Ⅳ水平)显著相关(MMP-3与透明质酸酶:r=0.524,P=0.037; MMP-3与层黏蛋白:r=0.426,P=0.039; MMP-3与Ⅲ型胶原:r=0.715,P=0.027; MMP-3与Ⅳ型胶原:r=0.814,P=0.025;TIMP-1与透明质酸酶:r=0.529,P=0.032; TIMP-1与层黏蛋白:r=0.716,P=0.024; TIMP-1与Ⅲ型胶原:r=0.835,P=0.019;TIMP-1与Ⅳ型胶原:r=0.559,P=0.012)。 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可作为肝硬化进程及临床效果的预测因子,且和肝纤维化指标显著相关。 第二部分 恩替卡韦对肝硬化患者血清中MMP-3、TIMP-1水平的影响 目的: 对比分析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消化内科并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34-68岁,平均(52.3±7.6)岁,病程1月-12年,平均(6.3±2.1)年。该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后,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n=46例)和对照组(n=40例),所有患者均在保肝、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英国葛兰素史克)100mg/d,qd,周期12月;试验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商品名: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mg/d,qd,周期12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1水平和MMP-3/TIMP-1比值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分级评分差异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毒复制转阴时间、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水平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耐药性、病毒复制复发阳性率和随访生存率的差异性。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胆红素、白蛋白、ALT、PT和肌酐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红素、ALT和PT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的更明显,白蛋白和肌酐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白蛋白升高的更明显,而对照组比试验组肌酐水平升高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hild-Pugh分级标准评分及A级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标准评分均下降,A级比例均上升,且试验组比对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评分下降的更明显,A级比例上升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BV DNA复制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耐药率、病毒复制复发阳性率及全因死亡率、肝源性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87.0%比80.0%,X2=3.716,P=0.026;生存率:89.1%比82.5%,X2=3.714,P=0.015;耐药率:10.9%比35.0%,X2=4.412,P<0.001;病毒复制复发阳性率:6.5%比20.0%,X2=4.136,P<0.001;全因死亡率:10.9%比17.5%,X2=3.352,P=0.024;肝源性死亡率:6.5%比12.5%, X2=4.637,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P-3、TIMP-1水平和MMP-3/TIMP-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P-3均下降,TIMP-1水平均上升,MMP-3/TIMP-1均下降,且试验组比对照组MMP-3下降的更明显,TIMP-1上升的更明显,MMP-3/TIMP-1下降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拉米夫定,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阻止肝硬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