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作为中国海洋渔业开发利用中重要的经济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岸海域,研究其繁殖策略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资源管理。由于分布范围较广,不同的栖息地环境引起的适应性选择,使其形成了繁殖性状、生殖特征以及繁殖策略的差异,所以渔业管理也需要因地制宜。本论文首先结合国内外鱼类繁殖研究现状,综述了海洋鱼类生殖特征和策略的研究方法,旨在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作为中国海洋渔业开发利用中重要的经济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岸海域,研究其繁殖策略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资源管理。由于分布范围较广,不同的栖息地环境引起的适应性选择,使其形成了繁殖性状、生殖特征以及繁殖策略的差异,所以渔业管理也需要因地制宜。本论文首先结合国内外鱼类繁殖研究现状,综述了海洋鱼类生殖特征和策略的研究方法,旨在为探索不同生境下鱼类繁殖的适应性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以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生殖与非生殖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差异系数判定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形态差异性。本研究对小黄鱼31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理群体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的变异,生殖期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7%和6.48%,非生殖期变异系数为8.65%和7.62%,南黄海群变异强度高于东海中南部群,变异系数差异主要为横轴测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期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48%,PC2和PC3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水平(P<0.01),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背鳍、臀鳍和腹部;非生殖期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46.61%,PC1和PC2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体高、背鳍/腹鳍与臀鳍长度。两个地理种群在头部和躯干部位的性状产生了分化,与南黄海群相比,东海中南部群头部较高,背鳍和臀鳍较长,而头部上缘和腹部较短。这种形态变异可能与洄游生活史策略诱导的表型性状特化有关。再次,本论文利用调查船于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南部捕获的小黄鱼样本做基础生物学测定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体长越大,雄性性别比越小;东海中南部群的肥满度非生殖期高于南黄海群,生殖期低于南黄海群;东海中南部群50%性成熟体长为136mm,南黄海群50%性成熟体长为93mm。取生殖群体新鲜卵巢样本做卵巢组织切片、观察卵母细胞直径分布并计算繁殖力,结果显示:南黄海群的产卵时间为4月中旬至下旬;东海中南部群的产卵时间为2月上旬至3月上旬;卵巢组织切片表明小黄鱼在较短时期内的分批产卵,且只产出一批较大成熟卵;东海中南部群怀卵量显著高于南黄海群(P<0.05)。其中南黄海群怀卵量绝对值为1693~40575粒/尾,平均值为13537粒/尾,东海中南部群怀卵量绝对值为9208~36516粒/尾,平均值为18920粒/尾。与过去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南黄海群的繁殖力处于逐渐恢复阶段。最后,本论文在前面采样的基础上,分别用酸水解法和凯式定氮法对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湿重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两地理群体的摄食强度、不同生殖阶段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变化、不同体长组的肌肉组织能量差异、不同成熟度个体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分配情况。结果显示:3月生殖期(Ⅳ-Ⅵ期)60%个体处于空胃状态,2和4月生殖期(Ⅴ-Ⅵ期)92%处于空胃状态,说明小黄鱼生殖期仍存在摄食行为。两群体产卵前后脂肪含量变化明显,蛋白质含量则保持相对常量。东海中南部群和南黄海群繁殖前后肌肉组织中脂肪含量分别降低2.1%、0.4%,蛋白质含量升高2.1%、1.1%;性腺组织中脂肪含量分别升高1%、3.9%,蛋白质含量升高0.1%、1.1%。即产卵前后肌肉组织脂肪含量减小,蛋白质含量升高,性腺组织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升高。可以说明从产卵前到整个产卵过程结束,小黄鱼肌肉中脂肪为卵巢发育提供了能量,躯干和卵巢均积累蛋白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群体肌肉和性腺组织的能量分配情况做差异分析,得到东海中南部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南黄海群(P<0.01),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南黄海群(P<0.01)。
其他文献
线性混合模型(LMM)能够综合考虑群体分层、家系结构和复杂的样本间亲缘关系等混杂因子,已成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有力工具。同时分析多个相关表型时,多元线性混合模型(mv LMM)不但可以检测一因多效性数量性状核苷酸(QTNs)和同时也可以检测仅控制一种性状的非一因多效性QTNs,即一因几效QTNs。从统计上来讲,多变量分析比标准的单变量分析具有更高的统计效力;从生物学上讲,使用具有高连锁不平衡性的一
作为我国北方扇贝养殖的重要种类,雌雄异体型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因养殖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雌雄同体而备受关注,我们也对虾夷扇贝性腺发育、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探究虾夷扇贝性别形成和性腺发育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功能,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虾夷扇贝处于生长期和排放期的雌雄性腺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具有性别差异表达的基因Dmrt1和Foxl2,并克隆了c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蟹类,其生长、蜕皮、发育及免疫易受水环境盐度变化的影响。渗透压调节是甲壳动物适应外界盐度变化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其中鳃上皮细胞的离子跨膜转运是渗透压调节的主要途径。micro RNA(miRNA)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能够从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生物发育、分化以及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已有
草鱼(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在我国广泛养殖。然而,草鱼易患多种疾病,尤其是由ds RNA组成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引起的草鱼出血病(grass carp haemorrhagic disease,GCHD)影响最为严重。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或鱼苗,具有流行季节长,死亡率高等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是由一种担子菌侧耳属的高等真菌发酵得到截短侧耳素后,再经化学合成得到的氧化延胡索酸盐,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猪肠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如克雷伯氏菌、志贺氏菌、埃希氏菌等)以及支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鸡败血支原体)等都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由于其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时对动物的生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用作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普遍应用于禽畜养殖中。体外研究表明,延胡索酸泰
光照(包括光质、光强和光周期)对鱼类的行为、摄食、生长和内分泌系统等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适宜的光环境有利于鱼类生存,而不适的光照条件会对鱼类产生胁迫。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尤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车间,应用不同光照来调控养殖动物的摄食行为、生长性能以及缓解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应激状态等相关研究屡见报道,而对于罗非鱼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生长、生理响应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鲜有研究。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淡水养殖最具代表性品种,过去几十年中其产量快速增长。草鱼是我国传统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其产量已达到550多万吨,占淡水养殖产量的18%左右;大口黑鲈由于生长迅速、肉质鲜美,也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肉食性鱼类品种,近年来更被誉为“第五大家鱼”,养殖总产量高达40万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作为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在天然水域主要摄食水草,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青草类饲料应该是最符合草鱼营养的需求以及有益于草鱼机体健康的食物来源。但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里几乎不添加青草类饲料原料。另一方面,养殖一线草鱼体内脂肪蓄积现象和肠炎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前期本课题组发现单纯饲喂草鱼皇竹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文蛤(Meretrix meretrix)转录组中微卫星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文蛤转录组SSR中,单碱基重复的数量最为丰富,有3001个;其次为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分别为2254和2200个;二碱基重复1052个;五碱基332个;六碱基最少,仅13个。文蛤转录组SSR共包含26个重复基元,其中优势基元最多为
性别决定和分化是整个动物界里最普遍的生理现象。因此,性别调控机制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甲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位于低等位置,导致该物种存在原始多样化、可塑性强的性别决定模式。同时,甲壳动物雌雄个体在规格上具有明显差异,存在性别二态性现象。为此,研究甲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一方面为生殖繁育提供理论基础,另外也可为性逆转、单性育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然而,目前除了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