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极性词语(如“任何”、“挂齿”、“吭声”、“示弱”、“好惹”等)是指典型地用于否定句、条件句、比较句、疑问句中的词语,它们是世界上语言使用的共通现象,近三十年来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但在汉语中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至少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框架。鉴于国外大部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负极词的准许条件和负极词与允准环境的配搭关系上,弱于分析它们的允准动因,因此本文提出应从负极词本身的语义内涵、语用功能和语境含义为核心来考察负极词的允准动因问题,当然其中也包括分析它们的准许条件和分布语境,以期构建一个关于汉语负极词的基本模型和分析它们在问句中获得允准的动因。本文对汉语负极词的类型进行了归纳,然后梳理它们在问句中的功能。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表示任选意义的疑问不定词语(如“任何”)用在求信问句中是为了扩域,如:“需要任何帮忙吗?”是对“需要帮忙吗?”中的“帮忙”的所指域的扩充,通过扩域来提高问句的熵值(平均不确定度)以及降低扩域前问句答案的偏向性(语境设定:已知对方不需要帮忙),求得问句的否定回答和肯定回答的平衡,增加问句的期待效用,即从答案中获取新信息。加强型极量负极词和减弱型负极词在修辞疑问句中都用来传递否定含义,但它们传递否定含义的途径不相同。加强型极量负极词在修辞问句中通过扩域和语境预设暗示关于窄域的事件的答案是否定的,如:“你给过我半点儿帮助吗?”是对常规的帮助程度的扩展;但凡要帮助人家都不只给予半点帮助,讲话人以带有风险的问句(如果对方确实曾给予一些帮助,则很容易被对方用肯定来回答)来加强否定的意义。而减弱型负极词在修辞问句中的否定含义的传递则依赖于语境假设。如:“儿子敢打父亲,这还得了吗?”通过语境假设(儿子打父亲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来传递否定含义“这是不得了的事情”。 第一章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以及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并简述各章要点。 第二章是文献回顾,概述中外学者对负极词的准许条件及允准动因的研究观点,其中包括石毓智和沈家煊先生以及国外的Klima、Krifka、Linebarger等人的研究。 第三章依据极性词语的语义指称和语用功能把汉语负极词分为四类:加强型极大量负极词、加强型极小量负极词、减弱型较大量负极词、减弱型较小量负极词。负极词的强调效果是通过否定扩域后的极大量或极小量获得,而负极词的减弱效果则通过否定梯级上的较大量或较小量实现。对于表示对立关系的、与量无关的负极词,其含义推导方式是通过否定对立的一端来肯定对立的另一端,它们表面上是在减弱语气和语力,实则是通过语境含义来表达较强的信息,是一种曲言用法。 第四章分析负极词在求信问句和修辞问句中的语用功能。 第五章得出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