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诊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血培养结果的相关因素,为危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早期临床鉴别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诊后抽血培养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以及来诊时的生命体征、来诊后的首次血液化验结果、血培养的结果、是否机械通气、住院期间的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的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选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数据比较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期间,急诊科共收治严重脓毒症患者6128人次,其中800例抽血培养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440例,占55%,平均年龄(52.5±4.95)岁,明确感染灶患者562例(占70.3%),血培养阳性组患者460例,血培养阴性组患者3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培养阳性组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84例(占40.1%),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6例(占10.0%),腹腔感染患者68例(占14.8%),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22例(占4.8%),颅内感染患者18例(占3.9%),不明感染灶患者96例(占20.9%),与血培养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2.005,1.694,0.763,0.003,0.004,P均>0.05)。血培养阳性组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1.38%(5/460),血培养阴性组死亡14人,病死率为3.18%(14/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45,P=0.098)。血培养阳性患者中,大肠埃希菌124例(占27.0%),肺炎克雷伯杆菌89例(占19.3%),金黄色葡萄球菌76例(占16.5%)。经统计分析,大肠埃希菌血症常见于腹腔感染(X~2=347.109,P=0.000),肺炎克雷伯杆菌血症常见于呼吸系统感染(X~2=63.927,P=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常见于皮肤软组织感染(X~2=194.401,P=0.000)。经单因素分析,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在白细胞总数(WBC,17.64±5.5 vs 16.95±4.27,t=1.924,P=0.05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90±5.20 vs88.60±5.00,t=0.820,P=0.413)、血小板计数(PLT,201.70±30.50 vs 198.30±32.40,t=1.518,P=0.129)、C反应蛋白(CRP,159.16±92.77 vs 152.90±98.20,t=0.920,P=0.358)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在肌酐(386.33±257.20 vs 271.20±190.86,t=6.958,P=0.000)、动脉血乳酸值(LAC,2.76±0.38 vs 1.51±0.22,t=54.296,P=0.000)、降钙素原(PCT,15.02±3.44vs 5.70±1.83,t=45.427,P=0.000)、SOFA评分(8.85±2.60 vs 3.50±1.33,t=34.728,P=0.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多因素分析,LAC、肌酐、PCT和SOFA评分可能是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LAC:P=0.006,OR 2.958,95%CI:1.278-2.999;肌酐:P=0.013,OR 2.532,95%CI:1.362-1.446;PCT:P=0.002,OR 2.671,95%CI:1.233-3.787;SOFA评分:P=0.015,OR 2.575,95%CI:1.483-1.526)。经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LAC预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曲线下面积0.673,敏感度67.4%,特异度71.3%,约登指数0.387,最佳截断值2.68mmol/L。肌酐预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曲线下面积0.662,敏感度63%,特异度70%,约登指数0.33,最佳截断值是124.6μmol/L。PCT预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曲线下面积是0.798,敏感度69.9%,特异度68.7%,约登指数0.386,最佳截断值38.6。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曲线下面积是0.695,敏感度70.4%,特异度63.1%,约登指数0.335,最佳截断值6.32。结论:急诊脓毒症患者血培养结果是否阳性与患者感染部位和基础疾病无明确关系。血培养阳性结果中,最常见的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细菌种类与患者的感染部位相关,大肠埃希菌血症常见于腹腔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血症与常见于呼吸系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与常见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病程早期肌酐、LAC、PCT和SOFA评分可能是血培养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小时内并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选择并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5小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与鼻氧管吸氧两种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反映呼吸与心脏功能状态的指标的改善程度,旨在探究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纠正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衰竭的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是否有效以及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与分析2018年11月到2021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步骤,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进一步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文章根据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结合涉农企业发展新态势,客观分析了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筹集困难、经营风险多发以及品牌效应不强等制约因素,并基于此,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产业经营环境、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延伸特色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目的: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危险因素分析及与心肌梗死的鉴别。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前三天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水平、心脏超声及肺CT结果等临床资料。心肌挫伤组纳入标准:(1)有闭合性胸部外伤史;(2)18周岁及以上且无全身系统性疾病;(3)无血流动力学障碍;(4)无心脏大血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通过阻断m TOR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90只大鼠平均分组为盐水对照组、脓毒症组以及雷帕霉素组,通过大鼠尾静脉将经生理盐水稀释的脂多糖(5mg/kg)注射注入体内,以此来制作制备脓毒症模型;再经大鼠的尾静脉将经生理盐水稀释的雷帕霉素(2mg/kg)注入大鼠体内进行干预。每组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分别选取大鼠采集检测指标。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闭塞试验(vascular occlusion test,VOT)的组织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StO2)各参数的变化是否能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乳酸(lactate,Lac)值、动脉氧饱和度(a
目的:VEGFR-2作为VEGF的重要受体,被VEGF激活后,能启动下游信号转导,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体内血管生成。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VEGFR-2高度表达,VEGFR-2的抑制会导致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因此,VEGFR-2一直是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开发结构新颖,低毒副作用以及高选择性的VEGFR-2抑制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早期
目的: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6至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按照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四组,实验组(共三组,每组九只)的小鼠即PQ2d组、PQ7d组、PQ14d组,一次性经腹腔注射40mg/kg百草枯建造百草枯中毒模型,对照组(共一组,九只)的小鼠即control组,与实验组同样处理,一次性经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百草枯注射后2 d、7 d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存在于体内重要的晚期炎症因子。近年来,因发现其参与了脓毒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脓毒症(sepsis)是ICU十分常见的危重病症,其发病的根本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等是在脓毒症发病中重要的早期炎症介质。但是,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