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均居恶性肿瘤之首。如何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精确分期以及合理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
目的:
18F-FDG PET/CT的SUV是一种反映组织葡萄糖代谢率的半定量分析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与疗效、预后评估。影响SUV的因素众多,研究的也很多,但肿瘤的病理类型、病灶大小对标准化摄取值的影响,却研究较少,至今没有定论。而对于目前大多数文献都采用SUV>2.5作为鉴别肿瘤良、恶性的界值,由于SUV受众多因素影响,不考虑上述因素,单纯以2.5作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会存在诊断误差。
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寻找肺内病灶行良恶性鉴别的最佳SUV界值,并分析肺癌病灶中SUV的可能影响因素。
材料和方法:
选取拟诊为肺部恶性肿瘤并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18F FDG PET/CT扫描前未作手术及任何治疗的病例;患者均无对比剂过敏史;无糖尿病病史或经药物控制血糖在6.4mmol\l以下;经本人同意,并能配合扫描。平静休息60分钟后行CT和PET扫描全身断层显像,显像前排尿。确定CT和PET扫描范围后,在浅呼吸状态下完成CT扫描及图像重建,然后进行PET图像采集,利用CT投射扫描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扫描后把二者图像进行融合和三维重建。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共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36~80岁,中位年龄为62.85岁;PET/CT检查与病理检查间隔小于一个月。
将CT和PET图像数据传入Xeleris工作站,得到CT和PET的冠、矢、轴和三维立体图像及其融合图像。横断面图像上,在肿瘤最大层面测定其SUV值,病变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包括肿瘤截面积的2/3以上,并避开肿瘤边缘和坏死区,经ROI圈选后可由计算机生成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即SUVmax(以下简称为SUV值)。
病灶大小由两位有经验的PET/CT诊断医生通过读片,在病灶的最大截面上量取长径。
由两位医师分别按WHO(1999年)肺癌组织学分类法将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类,不一致者由两位医师共同讨论决定。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SUV与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SUV预测值评价采用ROC(rec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
结果:
1.在本次病例回顾中,以SUV≥2.5作为诊断肺癌的标准,18F-FDG PET/CT正确诊断恶性61例,良性10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4%和71.4%;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3.8%和66.7%。在所漏诊的5个病例中,其中鳞癌2例(40.0%),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40.0%),腺癌1例(20.0%)。在误诊的4例中,全部病例均为非特异性炎症。
2.为分析SUV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分析病灶大小对SUV的影响时,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相关分析。从散点图中可以病灶大小与SUV有明显的相关(图2)。相关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SUV与病灶大小相关P值为0.000)。
3.为分析SUV与和病理类型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6组的SUV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分析SUV与病理类型和病灶大小关系时,采用多因素的析因设计。病灶根据大小分为两类:直径<3cm和直径>3cm。结果显示SUV与病理分型和病灶大小都有关系,且病理分型和病灶大小无交互作用是独立的两个因素。比较发现鳞癌组SUV大于腺癌组,为排除肿瘤病理类型与大小间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病理水平上进行瘤灶大小与SUV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无论所有恶性病灶还是鳞、腺癌中,病灶SUV均与其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为排除病灶大小对SUV的影响而造成的鳞癌组和腺癌组的SUV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修正病灶大小后的鳞癌和腺癌两组间的SUV。结果显示,修正瘤灶大小后的鳞癌组与腺癌组之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SUV在肺内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选择SUV的诊断界值,要综合考虑多种情况,不能一味以SUV≥2.5作为标准;本组研究SUV=2.4时,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佳。18F-FDG PET/CT的灵敏度与病理类型和病灶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两因素相对独立,但肺癌病灶SUV受病灶大小的影响比病理类型的影响要显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低代谢肺癌的诊断。对于小病灶,应力求校正PVE,以更好地进行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