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界多年来争论的焦点。而近年来,由于相关并购政策的放松以及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我国并购市场迎来了一波并购热潮,高溢价并购频繁出现,账面巨额商誉的公司触目皆是。尤其是文化传媒行业,因为其自身固有的轻资产特性,被并购时容易产生巨额商誉,隐藏着很大的减值风险。然而,并购热潮还没消散时,已有“裸泳者”出现,一些高溢价并购的标的企业于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利润暴跌,或者在承诺期内就因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给母公司造成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给公司及其股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理性估值。因此,对于巨额商誉及巨额商誉减值的来源、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是利是害已成为当前股市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富春股份并购上海骏梦这一典型巨额商誉减值案例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并购事件发生的背景、动因及过程。接下来,结合富春股份当时的经营状况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分析了巨额商誉减值的三个成因,分别为标的资产估值过高、减值测试迟滞以及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商誉减值。然后,再从短期市场反应、企业经营业绩两个层面分别分析巨额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造成的负面经济后果,尽管此次高溢价并购完成时在短期内给上市公司股价带来了正向的影响,但高溢价形成的高商誉却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减值后导致股价显著下跌,商誉减值损失也直接吞噬了富春股份上市以来累计创造的全部净利润,对公司之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最后,分析案例中所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其有效性,富春股份尽管采用了三项商誉减值风险防范措施,但由于没能针对商誉减值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最终巨额商誉还是发生了减值。最后得出建议与启示,对富春股份并购商誉减值的建议有理性选择并购标的、合理设置业绩承诺、完善并购的持续整合与协同等。研究发现高商誉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当高溢价并购带来的虚高商誉难以支撑其要求的高业绩承诺时,此时溢价就会转变成风险,以商誉减值的表现形式损害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希望为其他类似的企业提供警示作用,在并购过程中切记制定更合理的并购重组与整合计划,谨慎处理并购估值,尽量避免或减轻商誉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更好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