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矿瓦斯灾害一直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易于集聚、地质条件未明等特征,同时,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叠加影响下,煤体稳定性受到破坏,可能诱发突出,致使掘进工作面成为瓦斯灾害的主灾区。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年增加,开采条件变得复杂,突出引发的深部矿井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实现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快速、准确地动态预测,对煤矿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瓦斯灾害一直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易于集聚、地质条件未明等特征,同时,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叠加影响下,煤体稳定性受到破坏,可能诱发突出,致使掘进工作面成为瓦斯灾害的主灾区。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年增加,开采条件变得复杂,突出引发的深部矿井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实现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快速、准确地动态预测,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论文以五阳煤矿7603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问题为研究背景,依据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球形应力场模型,推导出掘进工作面巷道两侧及前方煤体应力计算公式,计算巷道两侧的极限平衡区宽度和应力峰值;同时分析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内破坏区、塑性区、弹性区分布,定性分析“三区”与煤与瓦斯突出关系;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掘进工作面简化模型,模拟工作面掘进过程,分析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不同原岩应力场下掘进工作面模型,分析原岩应力对突出的影响,为工作面掘进提供理论指导。建立基于KPCA-BA-ELM的煤与瓦斯突出智能预测模型,选取国内20例煤与瓦斯突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运用预测模型预测7603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并且现场利用WTC瓦斯突出参数仪测定钻屑解吸指标进行现场探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和现场探测的结果一致,7603掘进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基于KPCA-BA-ELM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诠释突出时空演变的非线性规律,具有较高的辨识率和泛化能力,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Ⅲ族氮化物材料(Al N、Ga N、In N)具有载流子寿命长,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等优点,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宽禁带、直接带隙且波长连续可调的发光材料。基于Ⅲ族氮化物材料制备的深紫
近年来,气固流化床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化工行业中的制药工业、冶金行业中的高炉炼铁、电力行业中的煤炭燃烧以及生物质燃烧,然而炉内高粘结性固体颗粒失流,使其常常发生颗粒团结导致死床等不良工作现象,从而影响流化床正常运行。为了解决颗粒粘结失流的问题,本文在冷态鼓泡流化床中引入多重技术手段,对床内不同流化状态尤其是结焦状态进行信号检测与分析,从而得到颗粒粘结失流的规律特征。围绕该目标,开展了三方面的
多环芳烃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且在水相溶解度极低,属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因此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比较差,可生物降解性欠缺,这些特征均使得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治理更加急迫也更加困难。在现行的许多土壤修复技术中,土壤淋洗是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技术,相应的土壤淋洗液的处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本课题采用土壤淋洗和高级氧化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修复菲污染土壤,考察了水土比、Tween80浓度和淋洗温
诸如航空航天、船舶等工业制造领域内的大型设备研制生产需要对各类大型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由于大型构件结构复杂、尺寸大,通常利用合作靶标辅助完成三维参量测量,测量过程中
随着大容量存储设备、高速通信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式视觉媒体通信越来越普及,人们对视频体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视频的数据量通常很大,其增长速度
由于可实现空间电磁场的局域效应和不受半导体材料带隙限制的光吸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SPs)的光电探测、光传感、能量转换和光催化等新型器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诸多微纳结
本文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甲烷-空气旋射流扩散火焰中氢氧自由基(OH)的分布。通过OH-PLIF测量技术在已经设计完成的燃烧器(旋风燃烧器)开口上观察不同甲烷和空气的质量流量配比对火焰的温度,OH基荧光灰度值,颜色变化,火焰的尺寸的影响,NO_X浓度的排放量以及这些因素和OH浓度分布的关系。OH基作为燃烧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其分布可以近似看作火焰反应区结构。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甲烷/
本文针对保德矿81306综放工作面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数据收集。分析了工作面基本地质条件、采煤方法、瓦斯来源、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现有的上隅角瓦斯的抽采方法。提出采用气动风机治理81306综放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方法。结合81306工作面采场的实际情况,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安设气动风机前后采场瓦斯运移、风流流速以及上隅角瓦斯积聚情况进行模
社会的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消耗,为了缓解能源危机,锂电池作为现代一种重要的新型绿色能源,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因此,保证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客流量的增长,频繁发生的大客流现象给已有的公共交通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高峰时期的枢纽站点,由于站点功能和站点结构的复杂性,短时间内快速聚集的客流对枢纽站点的服务能力提出严峻考验,对枢纽内部客流流线产生较大影响。为把握枢纽内部客流分布变化规律,需要对枢纽站点内部的客流集散态势进行研究,这对于缓解枢纽高峰时期运营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内的乘客密度以及客流集散态势为主要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