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彰显,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我国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出现了水土流失、湖泊退化萎缩、江河断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快速推进工业化虽然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增长模式也对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尽管政府制定并不断完善了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使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表现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等诸多环境问题,且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然而,环境问题在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下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因为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一些条件:如产权明晰、完全竞争、无外部效应、无短期行为、无不确定性。在这些条件满足时,市场机制能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但对于环境资源的配置来说,这些条件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导致企业过量地排放污染,产生了市场失灵问题。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受决策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影响、体制不健全、决策判断失误等方面影响,政府干预也难免会出现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还可能更加扭曲市场机制,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为发挥第三种力量的作用提供了机会,公众作为环境利益的相关者积极参与环境管理,可以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也有助于减少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造成的环境资源损失。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公众、企业三方相互制约与协作。本研究即是围绕政府、公众、企业三者关系展开分析,运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科学等有关原理,采用宏观与微观、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企业污染行为的本质,揭示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对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加强政府环境管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企业污染排放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企业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简要阐述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制度保障下的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角度深刻剖析了企业污染行为的本质以及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的显著性和影响强度,针对政府环境管制乏力和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深入探讨其原因,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政府行为进行实例剖析,建立公众参与效用函数对公众参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经验,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环境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全文共由九章内容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导论。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回顾与评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国内外学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指出现有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并探讨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通过对市场失灵理论、政府环境管制和政府失灵理论、公众参与理论的探讨,为分析企业污染行为及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企业污染现状及其影响。通过对企业环境污染现状的回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趋势的分析,指出企业污染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及其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第四章,政府环境管制和公众参与现状。对我国环境管理制度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基于制度保障下的政府环境管制和公众参与的执行情况,指出政府和公众在环境管理执行过程中各自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企业污染行为产生的理论分析。构建企业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环境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博弈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企业污染行为的本质,揭示企业对环境资源需求过度而供给不足的现象是“个体行为理性”下导致的“集体行为非理性”的必然结果。第六章,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采用博弈分析方法和图解法从理论上分析政府环境管制和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政府环境管制与企业污染治理的博弈均衡结果表明:政府环境管制与企业污染治理行为存在相互影响,在政府不承担管制失职责任的情况下,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管制有利于促使企业采取污染治理,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有效抑制企业逃避污染治理;而当政府承担起管制失职责任时,政府环境管制力度加强,企业污染治理概率提高,并且有助于在长期抑制企业逃避污染治理。公众参与与企业污染的博弈均衡结果表明:公众参与不仅在短期内有助于降低企业污染行为的发生,而且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加强,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从长期来看也可以对企业污染行为起着积极的约束作用。第七章,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与Panel Data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影响强度较小,并且,相对于政府环境管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而言,公众参与的作用显得更为薄弱。结论暗示了政府和公众对环境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可能正是造成企业污染排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针对政府环境管制乏力的问题,进一步剖析其原因,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对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的原因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立了公众参与效用函数模型对公众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八章,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经验总结。以美国和日本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例,考察发达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指出他们在环境执法机构的设置与协调、环境管理执行手段的运用、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和企业环境经营的引导等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提供借鉴。第九章,加强我国环境管理的政策建议。在前面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政府环境管制为主导、公众参与相协助、企业环境经营相配合的“三位一体”环境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并对“三位一体”环境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