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轮或连续的话轮中使用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方言或语体的词和句子;或指说话者从一种语言转用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Auer,1998)。在本研究中,语码转换主要是指从英语语码向汉语语码的转换或指汉语语码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自从“自然法”问世以来,外语课堂教学中关于母语使用即语码转换的问题从来就未停止过。提倡禁用母语的学者如Littlewood(1981),Ellis(1984),Krashen(1982)和Chaudron(1988)等认为课堂上的语码转换阻碍二语或外语学习,而支持课堂语码转换的学者们如Cook(2001)和Harbord(1992)等则认为适时、适量的母语会促进二语或外语学习。近年来,受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应用语言学界和二语习得学界的许多学者们对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使用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母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必要和积极的作用。然而日前在中国,随着“自然法”和“交际教学法”的盛行,在课堂中提倡纯英语的教学和禁止母语使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现状是什么?教师应不应该进行语码转换?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对外语课堂教学起促进还是阻碍作用?鉴于此,本文拟将中国大学外语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和录音、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对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了解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探究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语码转换与教师性别、教龄、教育背景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期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对将来的外语教学策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调查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和录音、教师和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三个渠道获取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语料。教师课堂观察和录音从2008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观察并记录了19位东南大学英语教师约152节英语课堂的话语行为。同时,对这19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背景介绍、对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态度、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能力的理解等。随后,这19位教师的课堂录音被转写出来,并利用修改后的Rolin-Ianziti& Brownlie(2002)的编码方案,借助于SPSS12.0统计软件对其话语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存在状况、使用频率及其功能等方面的内容。问卷调查主要用于考察师生双方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码使用数量、转换频率的估计以及师生双方对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采取语码转换的态度、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及语码转换原因的看法等。教师问卷主要根据语码转换的理论和英语课堂表现而设计的,其调查对象为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101位教授非专业英语的教师。学生问卷主要参考Duff& Polio(1990),Levin(2003)和陈立平(2004)所设计的问卷,结合本研究目的而设计,主要调查对象为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500名学生。最后,笔者对这些语料进行了系统的核对、整理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语码转换普遍存在于英语精读课堂中,19位教师平均使用的汉语语码量为2,303个,占教师话语的27.47%;各位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使用汉语所占的比例在5.07%到57.14%之间变化。就涉及的语码转换的类型而言,悬挂式语码转换占4.94%,句内语码转换占46.29%,句际语码转换占48.76%;从功能上分析,翻译占41.02%,元语言使用占37.76%,交际使用占21.22%;从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关于教师在解释单词,讲解语法和课文,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技巧及课堂管理这六个方面使用汉语语码的情况,教师问卷的结果和学生问卷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将近3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解语法和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方面过少地使用汉语语码,而在课堂管理方面过度地使用汉语语码。学生(91.08%)普遍能够意识到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只有8.92%的学生从未意识到教师的语码转换;45.86%的老师和54.97%的学生对语码转换持肯定态度,认为适量的汉语语码能够促进英语学习;48.07%的教师和70.19%的学生认为课堂中的汉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授内容,而只有13.27%的教师和22.92%的学生认为汉语语码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极大帮助。教师的语码转换与其性别、教龄、教育背景关系不大,而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成负相关。教师语码转换主要受教师的教学知识能力及经验、教学理念和方法、对语码转换的态度、授课内容,学生的英语水平及院系教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以及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的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精读课堂上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汉语语码在精读课堂中的合理使用,作者提出以下三点教学启示:第一,教师应大胆地使用汉语语码,尤其是在讲解语法知识、分析课文和介绍英美文化等包含大量生疏词汇和术语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讲授这几部分内容时,首先明确地给出英汉对译,等到学生熟悉这些用语之后,再逐渐转换为英语讲授。第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正确把握语码转换量,切忌过度或过少地使用汉语语码。教师可以通过试听或观看自己的授课录音录像,认真研究和揣摩自己授课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上课的英汉语码量,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学校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不同的班级,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总之,研究的结果和启示会对将来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所选的课题难度较大,涉及面广。鉴于在取样、语料收集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许多问题如学生性别与教师语码转换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精读英语课堂的汉语语码量有无定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