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报告选择从“公共性”视角切入,立足于马克思本文研究,在对历史上已有公共性资源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从公共的实践理性观、公共人、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历史的公共性与公共性的历史等方面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文本解读,着重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中深蕴的公共性纬度,以及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哲学所具有的唯物主义的公共性新质。
西方哲学史中有一种深厚久远的“公共性”传统。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从不同的研究向度出发表达了他们对公共性问题的理解,共同演绎形成了马克思哲学公共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底蕴。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及其公共性的研究价值缘自于对传统哲学公共性理论资源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在对传统哲学的公共性缺失的批判中发现了“公共”之于哲学本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把在传统哲学那里作为形而上学实体、抽象的“公共性存在”落实到人的现实社会历史生活最基本层面,开辟了一条从人的公共生活世界出发,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基础的对公共交往活动进行深刻分析的致思理路,不仅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公共性研究范式的历史性转变,而且也将哲学思考的重点转入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这样,奠基于公共实践根基上的马克思哲学,就成为一种面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敞开,以无产阶级为实践主体、以人类解放为实践主旨的类的公共性的实践哲学,它不仅体现了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人类学的本体关怀,而且也是一种从现实生活中的现实的人出发,以规约现实人生存的“公共人”为终极关怀和价值理想的新人学。马克思的新人学是在对人与人真实的社会生存共同体的价值本位中展开阐释的,它本质上又是对传统个体价值本位之社会理论的批判性超越。在超越中,马克思一方面确立了“社会化人类”这一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展开了作为唯物主义新质的公共性理念的全面论述。而在马克思对公共性理念的阐释中所表现出的恢宏的历史纬度和视野,同样构成马克思哲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的辩证思维中,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其历史研究的公共性视野。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把历史看成是在人的历史创造活动不断生成的人的公共性的历史,并为我们展示了一条通达公共性的理想之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的公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