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采集汉源瀑布沟水电站消落区典型土壤6个,通过磷释放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淹水及干湿交替条件下消落区磷释放特征以及土壤性质与磷释放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科学制定水库消落区合理利用与管理对策提供参考。试验测定分析了土壤和上覆水相关理化性质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汉源瀑布沟水电站消落区土壤有效磷含量(Olsen P)在10.23-74.49mg·kg-1之间,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释放量有较好的相关性,有效磷含量园地>旱地>水田。土壤活性氧化铁(Feox)含量水田>园地>旱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Feox含量影响显著,土壤活性氧化铝(Alox)含量表现为水田>园地>旱地。旱地、园地土壤磷释放的风险要高于水田土壤。(2)消落区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0.95-0.99)。土壤最大吸磷量(Qm)和土壤吸磷指数(PSI)极显著相关,PSI可作为Qm的替代指标。消落区土壤Qm在625.00-909.09mg·kg-1之间,表现为园地>水田>旱地,紫色土>冲积土;与吸附结合能有关的常数(K)水田>园地>旱地。消落区土壤磷吸持饱和度(DPS)最大的旱地土壤为10.05,旱地、园地DPS均高于水田土壤。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与Qm、K值极显著正相关;Qm、K、MBC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显著正相关;Feox、Alox均与K值、MBC呈极显著正相关;DPS与MBC显著负相关,与K值、Feox、Alox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95、-0.934和-0.872。瀑布沟水电站消落区土壤磷解吸特征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r2=0.91-0.98),其中磷解吸参数(b)和磷保持率(f)相关系数r2=0.68。园地、旱地土壤磷释放风险大于水田土壤,冲积土大于紫色土。(3)上覆水RP(<0.45)浓度随着消落区淹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淹水的还原条件下,Fe-P、Al-P和(?)Ca-P溶解。当外源磷添加量Pi>100mg(P)/kg时,上覆水磷浓度C RP(<0.45)在淹水第30天趋于平衡。消落区土壤磷释放大小园地>旱地>水田。干湿交替对土壤磷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第二次淹水上覆水磷浓度平衡时间与第一次淹水相比较短。C RP(<0.45)、Pi两者呈指数关系,两次淹水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r2=0.51-0.79),旱地、园地土壤具有较大磷释放风险。(4)淹水能够提高土壤Feox含量,淹水风干后Feox含量降低至淹水之前的水平。淹水后Feox变化幅度旱地>水田>园地,紫色土>冲积土。土壤DPS与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密切相关。土壤最大吸磷量Qm淹水时最高增加至2758.01 mg·kg-1,土壤淹水后Qm、MBC、PSI值升高。淹水能够明显的提高土壤的磷素缓冲容量,提高土壤的最大缓冲能力和吸附能力,淹水提高了土壤磷的保持率。其原因也是与淹水后土壤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含量大幅度增加有关。(5)上覆水总磷浓度(CTPunf.)分别与Olsen P、活性铁铝氧化物变化量、DPS、MBC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6、-0.6350、0.7532、-0.8532。通过主成分分析,土壤磷释放能力主要与土壤磷水平和土壤吸磷能力有关,主要指标包括OM、Olsen P、f、Qm、Feox、Alox等,瀑布沟水电站消落区土壤有较大的磷释放风险。汉源瀑布沟水电站消落区上覆水磷浓度在淹水30天后均超过了0.02 mg·L-1的富营养化临界浓度,土壤DPS值均超过临界值0.90,消落区土壤有外源磷添加时,将会造成消落区更大的磷释放风险。可以采取建立库区生态保护区域、控制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等措施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