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为个案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的研究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主体的本质表现在于其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这些特征也共同构成了翻译主体-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本身的内在要求在于积极与消极方面的辩证结合。在翻译过程中,向任何一个方向倾斜都会导致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或对译者主体性的压制或夸大。只有全面理解了译者主体性的内容,才能对译者和译者主体性有着合适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主地选择翻译策略。不过,译者的主体性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与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比如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双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读者意识以及时代背景等。
  作为一名享誉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林语堂的中西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文学文化作品和哲学经典作品,还撰写了不少英文原著。林语堂在文学创作与翻译理论上颇有成就,但译界对林氏翻译行为及翻译作品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这与林语堂在文化译介、中国翻译等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极不相称。本文作者尝试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林语堂的英文原著—《生活的艺术》进行分析。通过解读林氏翻译实例更全面地揭示译者主体性。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一书为例,分析译者主体性的问题。林语堂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观点在本书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因此,以此书为例能够更加深入地诠释林语堂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译者的文化水平、译者的人生经历、译者所处的时代等等。翻译本身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与不同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但因译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体现出的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这使其成为翻译活动中最能动的因素。
其他文献
关系代词作为定语从句的一类引导词,在从句中承担着重要成分,是不少英语学习者理解和产出从句时的重难点所在。二语习得研究者大多从定语从句本身结构出发进行研究,或者从母语迁移、普遍语法等不同角度对学习者如何习得定语从句进行探究,但就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对关系代词的使用情况的研究较少。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理论,旨在考察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关系代词的使用和误用所呈现出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提高
恭维语,作为一种普遍、积极的言语行为,被广泛应用于致谢、道歉、问候等情境。得体的恭维语应答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联络感情,维系正常的人际关系。在不同文化或语言中人们对得体性和礼貌性的认知与理解的差异可能会造成语用失误,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不便。因此,外语学习者和目标语本族语者进行某些特定言语行为时的语用特征差异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恭维语,作为语用学领域一个重要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备受关注。但是
概念隐喻理论(Lakoff&Johnson, 1980)提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所有语言中的隐喻都是思维中潜在隐喻结构的表达。然而,CMT忽视了隐喻在交流中的作用。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在CMT的语言和思维的二维隐喻模型中增加第三个维度—交际(Steen, 2008)。隐喻的三维模型促成了蓄意隐喻理论的形成(Steen, 2015)。DMT提出隐喻不仅体现于思维中潜在隐喻结构的语言表达中,还体现
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出现于19世纪,它是一种以小说为载体反映女权主义思想的文学体裁。女性乌托邦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消除除性别差异和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她乡》是著名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一部重要的女性乌托邦小说。不少学者从女性乌托邦主义,生态主义和对比分析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从功能语法角度对小说的人物做研究的却几乎没有。因此,本文采用功能文体学理论探索《她乡》中三个男性人物对女性的态度及其变化
学位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每年有成百万考生参与考试,其影响不容忽视。自2016年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把短对话和听写题去掉改为新闻听力之后,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论文旨在研究自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试卷是否与考试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探究其内容效度如何。通过此研究,作者希望能够给大学生复习四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帮助。因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  首先,作者根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日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外宣资料之一,不仅是外国了解我国方针政策一个重要的窗口,也是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版本由中央编译局翻译完成,水平极高,选取其翻译进行研究,对从事政治文本翻译的研究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
英语名词的“可数性”问题,即英语名词数范畴的确定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习者词汇习得以及句法表达的一个难题。而英语名词“数”范畴的误用,不仅影响句法结构,更影响语义的表达与连贯。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动态性角度解释语言本质,这为英语名词数范畴的动态转换提供了另一视角。从认知的角度看,名词作为“事体”图示的语言表征,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标示有界的物体,而不可数名词则标示无明确界限的物质。然而,人在特
学位
英语名词属格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格,主要分为前置s属格(s-genitive)和后置of属格(of-genitive)。恰当选用属格可使语言表达趋于地道和多样化。笔者在阅读国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属格语用方面存在违反属格制约因素或原则的现象,这与学术论文语用规范要求相背道。为全面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属格使用情况,本研究拟把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中的属格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
学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交际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交际扩展为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交际方式并行的模式,和语言一样,每一种交际方式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提供了新的渠道,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话语符号。因此传统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话语分析也就发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其探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系统的意义构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从广告、海报、杂志封面等静态语篇转向对电影、
学位
政治话语是政治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在把政治愿望转化为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总统演讲作为政治话语的一种形式,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前人关于美国奥巴马总统与特朗普总统的演讲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较少从受众的视角,结合认知语言学对两位总统的演讲进行隐喻架构分析。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为指导,选取奥巴马总统的八篇演讲和特朗普总统的八篇演讲作为研究语料,以经济、移民及国家安全为研究主题,对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