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辐射剂量对兔肝脏纤维化的影响。研究方法:1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只。每组每只新西兰大白兔在CT引导下于CT横断面下肝脏面积最大层面上分别植入4颗125I粒子,粒子按照2*2排列,彼此垂直间隔为1cm。其中,A组植入的125I粒子为空仓粒子,B、C、D组植入的125I粒子活度分别为2.22MBq、2.96MBq和3.70MBq;实验兔粒子植入后均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勾画B、C、D三个实验组4颗125I粒子所形成的120Gy、140Gy、160Gy的等剂量曲线图,计算等剂量曲线图中最远点与4颗125I粒子排布的几何中心点的距离(A组距离取另外3组距离的平均值);术后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进食、进水及活动状况);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分别取实验兔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纤溶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并计算每组每只实验兔的APRI评分,判断其肝脏纤维化程度,术前与术后组内及术后组间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有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处死所有实验兔,观察大体标本,并取对应辐射剂量区边缘肝脏组织,对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判断肝脏维化程度的Knodell HA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所有植入操作均顺利完成,术中及围手术期无实验兔死亡;术后一周实验兔进食减少,活动减少,饮水量增加;术后两周恢复至术前水平;至处死前,实验兔体重平均增加约1.3千克。2、粒子植入术后各组实验兔的谷丙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处于正常范围内,上述各项指标及计算所得的APRI指数的组内、组间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各项指标所处范围均提示不存在肝脏纤维化。3、所有实验兔肝脏组织大体标本均未见明显肝脏损伤;不同辐射剂量区病理标本未见损伤表现。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兔肝脏纤维化评分均≤2分,未见肝脏纤维化;但是,在辐射剂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125I粒子活度的增加,Knodell HAI评分差异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有升高的趋势;相同粒子活度的不同辐射剂量区域,Knodell HAI评分基本相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在处方剂量小于160Gy,肝脏内植入125I粒子活度小于3.70MBq,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并不会导致肝脏纤维化,随着粒子活度的增加,肝脏纤维化的风险有升高的趋势;2、肝癌患者病灶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时,粒子活度的选择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更大区间的不同活度125I粒子不同照射剂量区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