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本研究里,我们分析了中国中部地区的乳腺癌特点,并将其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不同的乳腺癌特征,包括发病年龄更小,早期阶段比例较低,雌激素受体阴性比例较高。我们登记了来自中国中部地区的大量乳腺癌患者,将她们的主要特点和同时期的SEER数据库中的美国及美国华人病例特点作了比较。中国中部地区的乳腺癌特点与美国和美国华人的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然而,中国少数民族患者的乳腺癌特点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18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超过了一百万,中国的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对我国少数民族患者的乳腺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乳腺癌的地区分布及临床病理特点。为制定恰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相应政策提供调查依据。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中国中部人群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目的:本文对中国中部乳腺癌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人群乳腺癌的主要特点,并与美国人群进行比较。方法:中国中部人群的乳腺癌特点来自于对中部地区四所三级转诊医院2002年-2012年乳腺癌患者特点的分析和总结。对于纳入分析的研究报道于至少要覆盖过去十年的单中心研究和大样本的临床报告。对于美国人群乳腺癌的分析数据来源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结果:在中国中部地区的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为近似正态分布,有一个45-49岁的年龄峰值期(20.6%),超过半数(52.2%)的患者年龄低于50岁,年龄中位数是49岁(17-91岁之间)。这与美国人群和华裔人群的两个年龄段发病高峰不同,美国患者呈现出非正态的年龄分布,有两个峰值年龄,60-64岁之间(12.6%)和80岁之后(10.8%);美国人群和华裔人群年龄超过45岁的比例相似(11.0%±1.5%)。相比较而言,华裔患者的一个峰值年龄为80岁及以上(6.9%),和美国患者的一样,另一个峰值年龄为45-49岁(15.2%),这和中国中部地区的患者相类似。与美国人群比较,中国中部人群的乳腺癌特点包括较年轻的发病年龄,早期患者、淋巴结阴性、小肿瘤和ER阳性比例较低。对我国大陆1995-2012年间的10个大规模临床报告,共53,571名乳腺癌患者的分析总结证实,中国中部地区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大陆的整体特征相似,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及美国人群和华裔人群均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中部地区的患者大多数处于Ⅱ期(62.2%),美国(50.5%)和华裔患者中(51.3%)半数以上处于Ⅰ期。这几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患者和美国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华裔患者之间的分期差异性也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中半数以上为淋巴结阴性。中国多数患者的肿瘤大小为T2,而美国的则是T1。这几组患者中淋巴结和肿瘤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在进一步分析中,每两组之间的差异也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01)。中国中部地区患者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美国及华裔两组(P<0.001)。美国和华裔之间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832)。结论:中国中部人群乳腺癌的特点能够代表中国大陆人群发病模式,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人群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部分蒙古族乳腺癌特点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蒙古族患者的乳腺癌特点,对其他少数民族乳腺癌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与中国主体人群的乳腺癌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收集并总结2011-2014年间中国中部地区乳腺癌特点及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患者的乳腺癌特点;对在此之前报道的中国主体人群及其它少数民族乳腺癌特点进行综述总结;通过美国SEER数据库获得2010-2012年间美国华裔女性的乳腺癌数据;对上述四组数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中国的三组患者中,蒙古族和汉族患者的乳腺癌特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内蒙古蒙古族、汉族及中部地区的和汉族)。与美国华裔相比,中国三组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如中国的三组患者中,年轻患者比例较高,肿瘤较大,淋巴结阳性率,局部晚期,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P<0.001)。在中国,只有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这四个少数民族有乳腺癌特点的报告。与中国主体人群相比较,蒙古族、回族和哈萨克族四组患者乳腺癌特点相似,但是维吾尔族患者乳腺癌特点显著不同,如早期比例、淋巴结阴性率和雌激素受体(ER)阳性比例均较高。结论:蒙古族患者的乳腺癌特点和中国主体汉族人群相似,与美国华裔不同;蒙古族、回族和哈萨克族乳腺癌特点和中国主体汉族人群相似;与其他民族比较,维吾尔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三部分中国人群乳腺原位癌临床特点与美国人群的差异性研究目的:全面了解乳腺原位癌的特点对于中国制定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很重要。这项研究目的是分析中国中部人群乳腺原位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乳腺原位癌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特征,并与美国人群进行比较。方法:对中国中部人群乳腺原位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与我国整体人群的特点进行比较。通过美国SEER数据库收集并总结同时期美国人群乳腺原位癌的特点并与中国人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国中部9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2.5岁(30-86岁),与美国人群在年龄分布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中国中部,年轻患者的乳腺原位癌比例明显高于美国人群,但与美国华裔人群相似。在中国中部、美国和华裔三个患病人群的乳腺原位癌比率(占乳腺癌比例)分别为4.5%,17.3%和23.5%,(P<0.0001)。中国中部人群乳腺原位癌发病率显著低于美国,相当于美国八十年代中期后的水平。根据入选标准,对中国其它的19个相关研究报道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中国中部人群乳腺原位癌发病率的中位数为6.8%(3.4%-19.3%),这是类似于美国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中国中部人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的中位数和乳房切除率的中位数分别是63.9%(42.3%-74.6%)和42.3%(59.7%-91.6%),与同一时间段的美国人群及华裔比较,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中国中部人群的乳腺原位癌与中国大陆主体人群相同;与美国人群相比较,中国人群年轻患者原位癌的比例较高;中国人群原位癌在乳腺癌中的比例较低;中国人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和乳房切除术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