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研究——以重庆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我国21世纪城市化进程,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城镇中,商业中心区往往是全镇居民的活动核心和对外窗口,中心区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小城镇的形象,它牵涉到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城镇功能与面貌以及市民生活环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对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和稳定性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城市化的核心在于小城镇建设,而小城镇建设的关键之一在于商业中心区的建设。 我国东部小城镇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西部山地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刚刚起步,是目前国家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基本都属于山地区域,在地形地貌、文化脉络、经济基础、民风民俗、地域背景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相似性,而这些地区的城镇中心建设带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和平原地区小城镇建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是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设计的一大特色。因此,对有着极强地域性特色的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其它山地地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山地小城镇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风土人情的系统分析,汲取传统西南地区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及其与环境结合的手法,借鉴其它与商业中心区设计相关的学科的研究成果,归纳推导出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改造、更新、开发的各项特征、模式和要素的设计要点,以求为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开发提供一个整体的、多层次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借鉴。 全文主体内容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对论文研究对象、研究地域范围进行界定,概括地介绍了山地小城镇建设现状及经验教训,进而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的相关研究背景和环境。 第二章从具体阐明商业中心区概念、作用、问题、特征以及模式入手,明确其与中东部平原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区别。其次对城市商业相关理论和城市设计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并探讨了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体系。 第三章是论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现有山地小城镇整体形态控制机制不足以及城市设计对山地城镇商业中心区建设积极意义的探讨,提出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入城市设计环节这一论点,并结合重庆地区山地特点、商业区规划等理论,对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运行机制进行简要阐述,然后针对重庆周边地区山地小城镇具体情况,对其城市设计的目标、要素等控制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第四章是论文的深入,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山地小城镇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进而对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环境设施设计以及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等商业中心区核心要素设计进行论述。 第五章对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进行实例分析。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山地地区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研究提供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对其具体实践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系统的快速发展,系统复杂性也相伴而生,其表现之一就是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现实社会中的自然灾害、工程事故、恐怖活动等突发性的事件不仅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正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但过快的城市发展与扩容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城市病”问题。例如城市暴雨成灾的问题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往往一场普通的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从早期的追求室内的舒适性,逐步过渡为对于室外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作为室外环境重
近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韩国当代建筑较成功的引进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论,又保持了韩国传统建筑的某些风格,形成了富有韩国特色的当代
集群建筑外环境的研究在近几年一直是建筑学设计理论的热点研究问题。但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多停留于关于设计方法的讨论方面,缺乏比较完善严密的整体研究思路。为了更好的
学位
空间是建筑设计的永恒主题。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到今天,流派繁多,风格各异,但归根结底,却都是在创造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空间。建筑的空间本质早已得到世界建筑界的一致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急剧扩张,旧城区因物质结构的老化与活力衰退曾一度被当做发展的包袱,要么不顾后果大拆大建,要么抛之脑后任其生死。城市的畸化生长导致了标识性风貌街区的成片
我国从八十年代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时期我国独生子女人数迅猛增加,有兄弟姐妹的儿童越来越少,这与八十年代以前的情况差别巨大。如今,他们已经
城市规划的实施涉及诸多要素,如:政冶、经济、法令制度、市场供需、计画报酬、经营管理、协商运作等领域与技术。而公共建设则是城市规划最常用以促进城市发展的手段之一,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