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整体效果。而课程评价是评估和保障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不仅能够总结和评估课程质量和效果,其评价结果反馈也可以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提供参考性依据,并最终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在当前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却仍然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具体的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方案。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评价研究,构建具有实践意义的军事理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各普通高校总结课程现状和评估课程质量提供参考性方案。以国防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政策依据,以教育内化理论和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为理论依据,以高校军事课程目标为直接依据,军事理论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以课程目标为评价起点、以国防教育内化为评价重点、以发展为评价最终目的、以课程质量为评价核心这四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并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和教师主体都纳入课程评价之中;还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的高度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统一、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价值取向。在这一评价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三个部分探索军事理论课程评价的应然追求,从而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模型。然而,军事理论课程评价的实然状态与应然追求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笔者结合案例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三所不同类型案例学校都存在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军事理论教师招聘困难和国防教育实践平台发展有限等共同的问题,且在军事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评价现状及意见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样本学校普遍在课程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反映出军事理论课程评价“实然”与“应然”的差距。而追本溯源,这一差距其实根源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状况,关键问题在于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概言之,军事理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实质上就是一个源于实然、追求应然的过程。囿于评估的现实基础,军事理论课程评价应力求做到理想和现实的中和,构建具有实践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鉴于此,笔者从实行分类评价、进行指标分类、增设合格标准和细化评分标准这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评价方案,最终构建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军事理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课程评价研究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回顾整个研究过程,笔者对军事理论课程评价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