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治疗LL-37诱导的小鼠玫瑰痤疮模型的疗效观察和免疫机制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玫瑰痤疮(Rosacea)作为一种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面部中央区皮肤出现阵发性的潮红、毛细血管扩张、非暂时性红斑、丘疹、脓疱或赘生物形成,患者可自觉面部敏感性增加,伴有灼热、刺痛、瘙痒等症状。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认为神经血管信号异常、先天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皮肤微生物群失调、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多种机制都参与了玫瑰痤疮的发病。其中,皮肤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在玫瑰痤疮的慢性炎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玫瑰痤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彻底治愈较为困难。玫瑰痤疮在发病时面部皮损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得治疗玫瑰痤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临床上玫瑰痤疮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但其治疗没有标准化方案,且疗效都不甚令人满意。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一种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的电磁波,3Deep多极相控射频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光电治疗仪器,能够多个射频源同时发射能量。我们前期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射频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玫瑰痤疮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状。此外,国外少量研究同样发现,射频治疗在缓解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的病情上,能够取得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射频作为一种光电治疗的方式,没有口服抗菌药物的治疗方式影响患者肝肾功能、引发体内菌群失调的缺点,也没有其他光电治疗方式引发面部色素沉着等缺点,因此具有可以长期进行治疗的优势。射频在治疗玫瑰痤疮上初步展示出了潜在的价值和趋势,但射频治疗玫瑰痤疮的具体作用靶点和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成功建立玫瑰痤疮小鼠疾病模型,并且给予玫瑰痤疮小鼠射频治疗干预,观察射频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通过多方位研究,明确射频对LL-37诱导的玫瑰痤疮小鼠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皮肤炎性因子及炎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射频治疗玫瑰痤疮的机制,为玫瑰痤疮的新的治疗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向小鼠背部皮肤皮内注射抗菌肽LL-37(LL-37造模组),构建玫瑰痤疮小鼠疾病模型,与皮内注射PBS的对照组(PBS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抗菌肽LL-37诱导的小鼠皮肤玫瑰痤疮样红斑表型,并通过皮肤病理学变化和炎症反应评估该模型与临床玫瑰痤疮的一致性。2、在玫瑰痤疮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给予PBS缓冲液皮内注射(PBS对照组)、PBS缓冲液皮内注射加射频治疗(PBS+RF治疗组)、LL-37皮内注射造模(LL-37造模组)、LL-37皮内注射造模加射频治疗(LL-37造模RF治疗组),观察射频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包括红斑面积和红斑程度评分、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评估CD4、CD31阳性情况及实时定量PCR来测定各组IL-1β、IL-6、TNF-α、MMP-9、IFN-γ、STAT1、CCR5、STAT3、IL-20、VEGF、TLR-2、c AMP、KLK-5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与PBS对照组相比,LL-37模型组的小鼠背部注射区皮肤可以观察到明显且边缘清晰的红斑、水肿及炎症的情况;组织病理显示皮肤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肥大细胞浸润增多、CD4+T细胞浸润增多、CD31+毛细血管数量增多;RT-q PCR结果显示,造模小鼠皮损的玫瑰痤疮发病发病机制通路关键因子(TLR-2、c AMP、KLK-5)、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肥大细胞相关因子(MMP-9)、CD4+T细胞相关因子(IFN-γ、STAT1、CCR5、STAT3)及微血管增生指标(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升高。2、与未接受RF治疗的LL-37模型组相比,经过射频治疗后的LL-37模型RF治疗组的小鼠背部注射区红斑及炎症程度减轻,红斑程度及红斑面积显著降低;其次,皮损处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RF治疗后皮肤炎症程度明显减轻,浸润的细胞计数(包括肥大细胞、CD4+T细胞)及毛细血管计数显著降低;最后,MMP-9、VEGF、IFN-γ、STAT1、STAT3、CCR5、IL-20、TLR-2、c AMP、KLK-5、IL-1β、IL-6、TNF-α的m RNA相对表达量也在治疗后显著下降。研究结论1、LL-37皮内注射构建的玫瑰痤疮动物模型符合玫瑰痤疮的特征,与人类玫瑰痤疮的皮损病理改变及炎性特征基本类似,是进行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较为可靠的动物模型。2、射频治疗可减轻LL-37诱导的小鼠玫瑰痤疮样皮损中皮肤组织的红斑、水肿及炎症程度,降低皮肤组织的肥大细胞和CD4+T细胞浸润以及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的程度。提示射频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了TLR-2/KLK-5/c AMP的炎症通路来起到抗炎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挖掘本土天敌资源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p.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之一,明确桨角蚜小蜂本地种类及遗传分化关系,对本土天敌资源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天津5个地区采集了13个地理、寄主的桨角蚜小蜂种群,利用线粒体mtDNA 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进一步通过MEGAX、DnaSP 5.10等软件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本
天然气掺氢输送是长距离、大规模输送氢气的有效途径,但氢气换热物性有别于天然气,在役空冷器换热性能对掺氢天然气的适应性尚不明确。为评估天然气掺氢后空冷器的换热性能,建立在役水平鼓风式空冷器仿真模型,基于BWRS方程计算7~10 MPa、60~80 ℃、0~25%掺氢比下天然气的比热容及导热系数,并采用CFD技术分析不同工况下空冷器前后气体温差。结果表明:①掺入氢气将增大天然气的比热容及导热系数;②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对在线游记文本进行建库和自学习算法处理,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准确辨别游客情绪并推断游客偏好,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基于此,本文以广东滨海度假区双月湾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联合降维聚类对双月湾旅游形象进行系统考察,一方面构建滨海旅游地形象主题的细分方法;另一方面期望借助形象细分精准识别双月湾游客的关键需求,以提高双月湾的旅游竞争力。本文通过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缺乏明确的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防治偏头痛辨证施治,具有疗效稳定持久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解读,归纳分析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总结偏头痛中医内治、外治方面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电商直播迅速走热,为短视频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电商直播热背景下,短视频平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短视频呈现出商业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格局稳定、内容良性增长等特征,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壁垒。文章从电商直播热背景下的短视频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传播模式,并提出推动短视频传播活动高效开展的可行性对策,即定位目标用户,实施精准营销;注重精品传播,巧用社交元素;开发话题活动,增强用
<正>专家介绍徐武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暨南大学康复医学专业和贵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届广州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和医院协会康复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疑难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2017和2018年度“岭南名医”。擅长各种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神经肌肉与脊髓等疾病诊治与康复
期刊
<正>研究目的:普拉提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方式,这项运动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多种练习姿势全面的锻炼全身不同部位的肌群,练习的强度较小,整个练习过程动作节奏缓慢并配合规律性的呼吸,非常适合产后进行锻炼的女性。采用普拉提核心肌群训练法作为干预手段,训练过程侧重身体核心肌群,对腹直肌分离女性进行康复性训练,比较实验前后腹直肌的分离情况,探究普拉提核心肌群训练对腹直肌分离的修复效果。
会议
实用化集群智能构建应明确个体/群体协同协作基础性关联,形成可扩展模型与方法。当前差异化场景下模型方法难互通共融,亟待破解共性基础,实现行为一致性与互动性统一。面向集群目标分配的层次化信息传播方法,基于复杂网络信息传播、社团结构等理论,对决策与通信解耦,构建双层耦合系统模型基础,提出基本的UAU-FO*层次化状态控制方法,面向中观尺度动态群落信息交互控制,构建基于UAU-FO*的层次化信息传播方法,
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培养语言能力、构建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汕头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应用文讲评的写作指导设计,探究高考备考下的应用文中"教学评"一体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