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湖泊作为设计要素,既是校园文化景观的传承,也是新世纪以来新建校园时规划设计者的青睐。广州高校具有理水建湖的传统,校园湖泊的空间发展是一个随着校区建设提升而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校园湖泊“优化校园空间结构”、“维持校园生态平衡”和“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等空间综合价值日益突出。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对校园湖泊的空间发展进行更新认知,对于高校校园湖泊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3所广州高校23个新老校区中的校园湖泊为研究实证对象,在校园湖泊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之上,首先分析了校区用地面积与湖泊水面面积的关系,并将不同湖泊水面率区间的校区按“湖面占比较小”、“湖面占比较大”、“湖面占比大”等规模层级予以划分和归类;接着对湖面占比不同的校区空间格局及校园湖泊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校园湖体、湖岸和湖区的空间构成特征进行了评析;进而归纳总结校园湖泊的空间组织模式,并依据三个发展阶段从高校创办、高等教育变革、规划战略、市政建设、校区选址和设计理念等多方面探索校园湖泊空间组织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最后探讨广州高校校园湖泊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空间优化的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高校新老校区用地面积与湖泊水面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关系模型为:Y=-0.801423766999356+0.0528124956106096X,Y为湖泊水面面积,X为校区用地面积,单位为公顷。校园湖泊水面率变化区间为1%至11%,加权平均值为4%。校园湖泊的典型空间组织模式为“分散型”、“团块集中型”和“条带复合型”,各模式中校园湖泊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校园湖体、湖岸和湖区的空间构成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湖泊的空间组织模式已由分散型转变为团块集中型和条带复合型。其空间内涵也从观赏型人文水景发展为特色景观节点,现今还同校园所在片区的水系综合整治工作相结合,进化成为兼具观赏性、稳定性和文化性的复合型功能空间。该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以及倡导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的建立,是校园湖泊空间组织模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