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quadrigeminal cistern arachnoid cysts,QC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2008年7月至2019年1月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例QC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Karnofsky 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的改变、囊肿的直径变化、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以及囊肿的复发率。15例患者根据囊肿位置及脑积水情况分别采用了以下手术方式:囊肿-侧脑室分流术(lateral ventriculo-cystostomy,LVC)、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LVC+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和LVC+ETV。对1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15例临床确诊为QCAC并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性别比为2:1,最小年龄为2个月岁,最大年龄为45岁,18岁以下患者11例,18岁以上患者4例。15例患者接受手术后,症状消失8例(53.3%),症状减轻7例(46.7%);15例患者术前和术后KPS功能状态平均得分分别为(64.6±15.9)分和(88± 17.4)分,患者手术后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01);术前、术后囊肿最大直径分别为(3.91±1.23)cm 和(3.03±0.98)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4);在15例患者中,7例接受LVC,2例接受LVC+ETV,4例接受LVC+VP,2例接受ETV,采用KPS评分对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VC:t=-2.582,P=0.063;LVC+ETV:t=-5,P=0.192;LVC+VP:t=-2.33,P=0.058;ETV:t=-3,P=0.095)。4 例(26.6%)患者在出院后发生症状反复,复查头颅MRI提示颅内囊肿较出院时增大,予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新发临床症状。2例(13%)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伤口有脑积液流出,给予换药及加压包扎后痊愈。15例患者中4例(26.6%)失访,最长随访时间9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9.2个月,随访显示11例患者囊肿最大直径较最后一次出院时无明显变化,且无新发临床症状。[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QCAC具有微创、症状缓解明显、可恢复正常脑积液生理循环、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优点。QCAC发病率较其他位置颅内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但因为生长位置的特殊,容易挤压中脑导水管,更容易引起脑积水,导致颅高压症状。QCAC易复发,可能与囊壁血供丰富,造瘘口易闭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