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ily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是评价车辆悬架性能的核心指标。被动/半主动悬架无法对二者进行有效协调,主动悬架要以消耗大量能量为前提以实现二者并存。在上述情况中,悬架系统都是耗能元件,而节能减排是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主题,对悬架系统而言,如何在满足车辆基本性能的同时,减小能量消耗、实现悬架振动能量回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符合汽车产业的发展主题,也可为汽车的节能减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并对直线电机作动器进行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根据实际路面工况,探求悬架主动控制与随动馈能的切换依据,设计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在满足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馈能。  首先,构建了阻尼-弹簧-电机并联的悬架结构框架,分析了该悬架的馈能潜力,借鉴旋转电机工作原理,搭建了直线电机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模型,并进行了直线电机特性试验,验证了直线电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4馈能悬架模型,计算了随动状态下回收的振动能量,探讨了乘坐舒适性与馈能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了悬架与电机的参数匹配。  其次,分析了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的工作原理,设计了馈能电路,提出了基于不同路面工况的馈能悬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研究了馈能悬架在随动状态下的性能;随后,基于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进行了馈能悬架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馈能悬架在满足乘坐舒适性的同时可有效回收部分振动能量;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试验台架,对馈能悬架特性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最后,在对二自由度馈能悬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整车姿态协调控制原理,结合悬架模糊控制理论和直线电机电流滞环控制策略,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整车馈能悬架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整车动态性能的仿真分析,初步验证了该悬架系统协调整车动态性能与馈能性能之间关系的潜力。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悬架在随动馈能状态下,动力学性能略微比被动悬架差一些,但是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比被动悬架短。同时,在特定路面条件下,馈能悬架能自由切换悬架工作模式,此时悬架性能优于被动悬架,明显改善了汽车行驶平顺性,回收了部分车辆振动能量,提高了馈能悬架的馈能效率。研究结果为馈能悬架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以提高微合金钢的超细晶铁素体体积比及其综合力学性能为目的,通过显微组织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形变诱导相变的伴生相变,诸如α→γ逆相变和γ→α铁素体亚动态相变和冷
国家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雾霾治理、节能减排等工作。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煤层气规模开发一旦实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在保障能源安全
2020年1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抗疫的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抗击疫
期刊
随着非球面等光学元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光学元件的加工与检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触式测量方法精度通常在微米、亚微米量级上,能满足检测精度要求,已成为当前光学元件测量的主要检测手段。本论文基于合作开发的小型超精密光学元件测量系统,针对超精密测量中的误差分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对测量系统中的各种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包括工件安装倾斜带来的线性误差、
20世纪90年代出现并发展迅速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热点,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与计算机之间枯燥、生硬和被动的现状,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
课题在前一代开发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对电动助力转向的控制策略、助力特性、控制算法、硬件集成电路、软件控制程序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提出硬件、软件的
论文对基于嵌入式技术的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定义了系统的功能以及关键技术,制定了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研究表明电动拖拉机具有高效、节能、终端零排放等特点,能够解决传统农用机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然而电池作业时间短,充电时间长,制约了纯电动拖拉机的推广应用。因此
地球物理数据是地学数据中的一种,地球物理数据有重力数据、电法数据、地震数据等。这些均为属性数据,我们用这些数据,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反映出地下结构。地球物理以及地学数据均
本文对二连盆地克拉凹陷下白垩统地震层序地层和储层评价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广泛收集研究区块内成果报告中的各类基础地质数据、勘探认识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二连盆地北部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