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后,国药监局对长生生物及其子公司采取罚没款、责令停产、收回GMP证书等一系列措施,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12月,ST长生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事先告知书。至此,ST长生或成首只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此次“疫苗造假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苗行业存在的内部支出结构与主营业务的错位问题。根据ST长生历年披露的财务年报以及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销售费用与研发支出比例、人均研发支出等指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货币资金中其他资金使用过多,在同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很可能导致企业整体内部投入偏离发展目标,从而给企业的成长性和价值的实现造成阻碍。“疫苗造假事件”的发生与这种模式的推行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ST长生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参照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和沃森生物的内部支出结构,以整个疫苗行业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内部支出结构错位在财务报表中的具体表现,结合相关材料阐述由此产生的弊端并为上市公司企业审计及有关部门监管等方面提供依据及建议。首先,对ST长生、“疫苗造假事件”以及整个疫苗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进行整体的介绍。其次,从疫苗行业各上市公司内部支出结构和主营业务各项指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除沃森生物外,各疫苗企业均或多或少存在着销售费用高于研发支出的情况,但分析其原因,首先,2016年的销售模式改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重销售轻研发”的内部支出模式在疫苗行业内部已形成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近年来的疫苗事件层出不穷。通过对五家上市公司的对比,我们发现其错位情况各有不同,不同的模式其错位表现及错位后果均有所不同。而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价值的实现,其次容易在行业内部形成不良风气,最后会降低有关部门的监管效率。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提出促使内部支出结构与主营业务匹配的几点建议:一是关注企业财务报表漏洞,发现财务报表中企业投入与主营业务错位的依据,同时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二是要保证企业决策的战略性,因为内部支出结构的形成往往和企业管理层战略的制定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成长性因素和如何实现企业价值;三是需要有关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涉事企业采取严厉的制裁手段,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