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重型精神疾病,除神经递质假说外,还可能与神经营养及神经损伤有关,炎性反应也可能在精神类疾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精神分裂症进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成为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它还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等作用。然而这一作用仅限于动物研究水平,临床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探讨小檗碱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CRP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DSM-V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4名,所有入组的受试者均使用利培酮单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均相匹配,且维持入组时利培酮治疗剂量。研究组用药为利培酮合并小檗碱(300 mg TID)治疗,对照组用药为利培酮合并小檗碱安慰剂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受试者在第0周入组时进行基线测验,测量基线血清BDNF及CRP水平,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包括连线测验(TMTA)、符号编码测验(SC)、流畅性、迷宫测验、情绪智商测验、PSP量表评分。在研究的第12周末,重复上述测定内容,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水平,评估小檗碱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CRP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数据结果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P值小于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与基线相比,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在第12周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BDNF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相比,研究组CRP水平在第12周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CRP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2周末与基线相比,研究组在处理速度维度各项目、迷宫测验、情绪智商测验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处理速度维度各项目粗分、情绪智商测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末与基线相比,研究组社会中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PSP总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社会中有益的活动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小檗碱可升高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小檗碱可降低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3、小檗碱可显著改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对信息处理速度、社会认知、工作学习能力有改善作用,而对患者的执行功能并无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