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口述史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共时比较法,以南北方端午民俗为背景,就大同市南郊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进行比较研究,横向分析两座城市的端午民俗内涵及其文化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南北方端午民俗的文化空间差异,并就当今传统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引发一系列的思考。端午节自秦汉以来,流传久远,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山西大同与浙江杭州分别作为南北方历史文化名城,其各自的端午民俗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大同市南郊区端午民俗主要表现为食角黍、系五色绳、悬艾符、贴纸鸡等;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主要表现为食糯米粽、挂百草、合百药、龙舟竞渡等。通过分析比较大同市南郊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揭示出两地端午民俗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共有的阴阳五行信仰和节日辟邪保健功能;两地端午民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具体民俗事项之间的差异及其差异背后所蕴含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两地端午民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而折射南北方端午民俗的文化空间差异,揭示南北方端午民俗差异的产生、发展与其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密切相关。我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事象展现出不同的地方民俗特色。保护传统节日的地方民俗特色,维护传统节日的文化多样性,对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大同市南郊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逐渐呈商业化、娱乐化、政府参与的发展趋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始流失,节日信仰逐渐消解。保护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充分调动民众的文化自觉性,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节日民俗的传承主要依靠民众的口传心授,节日民俗的保护重在活态性的保护。节日民俗发展的文化空间是节日民俗得以活态保护的重要基础,保护节日民俗的文化空间至关重要。然而,保护节日信仰是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阴阳五行信仰是端午节的信仰核心,端午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在阴阳五行信仰的保护。同时,节日民俗的活态性特点,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就端午节日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四条建设性意见,旨在促进传统节日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