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预算改革的目标。我国于2003年正式引入这一理念,开展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内容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上海市闵行区2008年引入美国项目评级工具(PART),正式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可以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效果研究的案例。绩效预算是一种将资源配置与可测量结果相联系的预算模式,它具有目标集中控制、手段分权、对结果负责以及公开透明等特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绩效预算的核心内容,承袭了绩效预算的理念和特点。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覆盖预算编审执行的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结果为导向,并保证评价过程与结果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政府预算模式的转变,因此绩效评价的效果关键体现在对政府预算的影响上,可以从预算程序和预算功能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绩效评价的效果。从闵行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绩效评价在影响预算程序方面效果明显,在影响预算监督方面效果较好,在影响预算功能方面效果一般,在影响预算结果方面效果不明显。法律制度健全和组织架构完善确保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有效影响预算程序和预算监督,而预算制度体系发展不健全、绩效文化形成困难和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绩效评价难以对预算功能产生实质影响。在预算结果方面,预算过程的政治属性导致影响预算决策的主要因素是非绩效的,绩效与预算的整合困难决定了绩效信息难以融入预算决策过程,因而绩效评价无法有效影响预算结果。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理清了在我国预算制度背景下绩效评价的作用范围,即明确了绩效评价的理论预期效果中,哪些是较容易实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一定改革和努力从而实现的,以及哪些是始终难以实现的。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推进路径,包括:寻找改革动力,明确绩效评价定位;夯实制度基础,构建绩效评价框架;营造绩效文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建激励机制,激发管理者热情;理性认识绩效评价,承认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