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作品中的生态意识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两百多年来各派文学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作品作出了不同的评论,因此他的作品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评论空间了。随着人类工业化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经济利益无所顾忌的追求,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文学评论界也开转向了生态视角,试图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在意识领域里寻求缓解或者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文学理论应运而生,为研究华兹华斯开辟了新的领域。本论文主要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探讨了华兹华斯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华兹华斯长诗The Prelude,The Excursion,民谣集The Lyrical Ballads,以及他的一些短诗和散文作品,展示了人要尊重自然,合理开发自然,人要善待动物,合理利用并积极保护动物,脱离自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会造成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疏远等一系列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在环境主义这个词诞生之前就已经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因此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他不仅是一个书写自然的诗人,也是一个环境主义者。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了从生态文学理论角度研究华兹华斯作品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华兹华斯作品中所表达的自然对人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人对自然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作用,表达了华兹华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第三章主要从城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远离自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第四章从动物以及整个自然界的权利角度来探讨华斯华兹作品中的生态意识,揭示华兹华斯的环境主义思想;第五章得出结论:华兹华斯文学作品富含生态意识,对今人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莫言作品的众多译者当中,葛浩文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英语译者,他无疑对莫言赢得诺贝尔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蛙》是继莫言获得诺贝
对热解Ti(OC4H9)4+AgNO3溶胶制备的TiO2(Ag)纳米半导体薄膜光催化特性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薄膜对二卡基砜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显著影响薄膜的光催化作用,这与TiO2微粒的长大和晶相转变有关
如今距果戈理的时代已过去一个多世纪,但是只要谈到俄罗斯文学,尤其是讽刺文学,就没有人会不想起这位伟大的作家。作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人,果戈理享有太多的光环,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