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体外循环(CPB)期间通过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进行肺保护的手术方法和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平台,观察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加机械通气及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内加入甲泼尼龙和机械通气对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5例择期常规行瓣膜置换术病人采用临床对照研究,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常规阻断主动脉加机械通气,灌注组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加机械通气,给药组肺动脉持续灌注含甲泼尼龙(5mg/kg)的氧合血加机械通气,每组各15例。建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常规静脉及吸入复合麻醉,采用单腔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三组病人均采用常规CPB,灌注组和加药组在CPB中同时从肺动脉根部持续灌注氧合血,其温度为28~32℃,灌注流速15ml·kg-1·min-1,肺动脉灌注压维持10~20mmHg,通过肺动脉灌注系统接Y型管监测肺动脉灌注压,由体外循环泵调节、控制灌注流量及压力。加药组氧合血中加入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为5mg/kg,直到CPB开放主动脉结束。三组病人CPB阻断腔静脉之前及开放腔静脉之后麻醉机管理:潮气量(VT)10ml/kg,呼吸机频率(RR)12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100%,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吸呼比(I:E)1:2,CPB阻断腔静脉期间维持机械通气:VT5ml/kg,RR12次/min,FiO2100%,PEEP5cmH2O,I:E为1:2;回ICU后呼吸机管理:VT10ml/kg,RR12次/min,FiO250%,PEEP5cmH2O,I:E为1:2。分别在麻醉后、开放主动脉1小时,回ICUO、6、12、24小时取桡动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1)45例患者术中及术后经过顺利,均痊愈出院。(2)开放主动脉后,加药组和灌注组血浆中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药组优于灌注组;加药组和灌注组血浆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加药组优于灌注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持续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不但可以有效减低肺内温度,减少组织内ATP的消耗,明显纠正了CPB期间肺脏的缺血缺氧状况,并且可以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增加抗炎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减轻肺内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的作用,证实了CPB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氧合血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证实了甲泼尼龙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