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有一批身份特殊的群体——西方来华传教士。他们以自身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并将自己在华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向自己的同胞介绍中国这一神秘的东方国度。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其著作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经问世就广受西方读者的追捧。不仅如此,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还得到了一些中国知名学者的关注,其汉译本有30多个。Chinese Characteristics是外国作家以中国人的国民性为依据创作的中国题材作品,再由中国译者译回汉语,返销给中国读者,属于“无本回译”,是一种文化反哺行为。无本回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译者最大限度向译入语靠拢,还原原文本在语言、文体、文化方面的本真。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汉译本有30多个,但关于这些汉译本的研究却很少。已有研究集中于文本研究,而忽视了译者这一重要因素。译者行为批评是我国本土翻译批评理论。该理论不仅包括文本研究,而且包括译者行为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角下,对ChineseCharacteristics一书的刘译本进行了描写性研究和评价性研究。本研究维度涉及翻译内(文本研究)和翻译外(行为研究),从而使研究更加全面、客观。本文的评价主要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研究发现:第一、翻译内,刘译本译者彰显了译者作为语言人“求真”的本能和努力。宏观方面,译者采取归化策略作为总体策略,同时采取不同的局部策略,力图在不同层面再现原作的文化之真、交际之真、风格之真。在微观方面,刘译本译者通过长句化短、增减、套译等灵活的翻译方法再现汉语的表达之真。第二、翻译外,刘译本译者作为社会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也着眼于“务实”。首先,刘译本译者秉承“译有所为”的翻译动机,以期通过自己的翻译重塑中国人的国民性,务译文效用“之实”;其次,刘译本译者处在国民性研究热的大背景之下,通过翻译符合时代背景的作品,使自己的译作更好被社会认可,被读者接受,务译文入世之实;最后,刘译本译者是学者型译者,采用“厚译”行为,帮助中国读者更好的阅读,务读者青睐之实。此外,笔者在兼顾翻译内外的基础上对刘译本译者行为合理性进行考察,从而实现“文本”与“行为”的互见。笔者发现:刘译本译者在翻译内做到求真为本,兼顾务实;在翻译外做到务实为上,兼顾求真。刘译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兼顾“求真”与“务实”,其行为有较高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