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学界向来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在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古典经济大师亚当·斯密最先强调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涉及对外贸易问题,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俄林创立了区域贸易学说,认为地区是进行贸易最初的基本单位,地区间贸易发展才演化成国际贸易。在国内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素材和社会实验室。但后来的人们却忽视了对区域的研究,仅从国家的角度研究贸易发展的宏观政策,这与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随着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区域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各区域经济组织成员由于地缘、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互补等原因,使得区域内部的贸易、要素流动、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增加,同时,对于区域经济组织外的非成员则不可避免地造成排外主义及贸易保护主义。所以,对中国而言,为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同时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进而参与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体系中。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的范围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重庆、陕西等12省市区,其中民族八省区和四川、甘肃的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9.38%,西部地区基本是民族地区。西部作为后开放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重视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随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拥有更巨大的内陆市场规模、快速的经济增长、持之以恒的开放政策,但目前在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却十分落后,文章从宏观的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入手,实证分析其利用外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论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具体区域的外贸如何影响其经济发展,并试图寻求适宜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贸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这对于拓展国际贸易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夸文章尝试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着重从具体区域的角度出发,分析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用机制及规律,所提出的利用外贸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尝试建立民族地区经济统计模型,并实证研究民族地区利用外贸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提出的相关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