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所职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研究其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职校生的干预活动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干预研究的基线调查部分。研究现场选择在上海市的三所职业学校,研究对象为三所职业学校的所有2005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采用结构式匿名问卷收集职校生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信息。问卷内容包括:个人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家庭情况、对学校生活的感受、自我评价、同伴认同情况、亲子关系以及从事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情况。采用EpiData3.1数据录入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并采用Stata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等。 结果:1.基本情况:共回收1846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37份。在调查的1837人中,男性1104人(60.10%),女性733人(39.90%)。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6.97±0.49岁。2.健康危险行为的参与情况:调查对象中每天上网的比例为25.83%,吸烟的比例为12.78%,饮酒的比例为27.09%,曾尝试过吸毒的比例为0.45%,有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比例为6.52%,有过赌博行为的比例为11.07%,打过架的比例为40.87%,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比例为8.88%,逃学的比例为26.64%,有性经历的比例为4.00%。其中,没有发生过上述任何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为34.60%,发生过1种为25.58%,发生过2~4种的为30.73%,发生过5种以上的为9.09%。3.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和性别差异。根据聚类结果,男生可被划分为5个健康危险行为模式组,女生可被划分为4个健康危险行为模式组。除了高危(大多数健康危险行为都比较高)和低危危险行为组(大多数健康危险行为都比较低)以外,男生有三个中度危险行为组,分别为以性行为和打架、上网以及赌博和逃学为特征;女生有两个中度危险行为组,分别为以上网和以自杀、打架及离家出走为特征。大部分职校生(男生约47%,女生约70%)隶属于低度危险行为模式组,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男生约5%,女生约2%)隶属于高度危险行为模式组。男生的危险行为模式较女生的复杂。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模式更多地是以参与健康为行为的种类相区分,而女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模式更多地是以参与健康为行为的程度相区分。4.健康危险行为聚类模式的影响因素:职校生的同伴认同度越高隶属于高度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越大;男性的自我评价在高度危险行为组和低度危险行为组的分布不同,而女性的自我评价在各个危险行为特征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男女性的亲子关系和学校支持同从事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关联。5.健康危险行为的病因模型:亲子关系和同伴认同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方向相反。亲子关系越好,越少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同伴认同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同伴认同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大于亲子关系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自我评价对职校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有消极影响,未发现职校生的学校支持对健康危险行为有直接影响,但对自我评价有积极影响。 结论:1.大部分职校生至少从事过一种健康危险行为,但是大部分职校生隶属于低度危险行为特征组,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隶属于高度危险行为特征组。2.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和性别差异。3.亲子关系和同伴认同对职校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有重要影响,两者方向相反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职校生的同伴认同度越高和自我评价越高,越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未发现职校生的学校支持的好坏对健康危险行为有直接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71-01    好的作文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但目前小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放心灵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极为关注,我国教育界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章和专著颇丰。在分析具体教育现实和热点问题时,人们产生盲目批判或追随倾向。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一下梳理和总结,以利于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并对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育公平就已成为西方国家极为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传统的德育模式之所以收效甚微、饱受指责,其根本在于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背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存于纷繁复杂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生活化德育模式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    落实校园生活的主导地位——于小节处做足文章    “学校无小节,处处皆教育”,德育的时机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荣成教育始终坚持不渝的根本目标。而传统德育在定位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内容上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在形式上过分偏重于说教……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那么,如何突破德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荣成市教育局、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决策者们从工作策略的角度进行了深度思考: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本文中的儿童是泛指处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对象及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即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主要是6-16岁的儿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为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