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契机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本文中的儿童是泛指处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对象及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即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主要是6-16岁的儿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为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状况进城务工,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其亲属照顾,而形成的与父母分开的儿童即是留守儿童。
  (一) 部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父母的关爱及与父母的沟通,而造成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道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道德认识方面,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包括道德观念、信念、评价能力,是儿童道德行为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大哭大叫,感到极大的委屈,甚至离家出走。而不去考虑所提的要求是否正当。在结交朋友上,只注重江湖义气,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因而容易受到坏人的利用。在价值观的定位上,由于留守儿童只看到父母是因为钱的原因才与自己分离,而父母所给的也大多是物质方面的东西,导致他们较早形成以拥有金钱为目标的价值观。
  2、在道德情感方面,较为淡薄冷漠。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促使儿童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同父母的沟通,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亲情饥渴,漫长的留守岁月使得他们与父母的感情淡化。内心的封闭造成他们缺少与人交流的主动性,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心理承受能力差。
  3、在道德意志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道德意志就是为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人们是否真正实行优良道德的关键。由于缺少父母道德行为方面的严格要求和部分监护人的娇惯,造成了他们怕苦怕累,贪图安逸习性。在学习上缺少学习的动力,加之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他们无法有效的监督辅导,造成学习成绩较差。
  4、在道德行为上,容易导致不良的甚至违法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综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志。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花钱大手大脚,迷恋于网吧、歌厅,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1、与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以往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多的关注城市,而农村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则相对处于自发状态,主要依靠当地的民风民俗及乡村学校。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一些城市进程中的负面影响如,诚信缺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给原本封闭的农村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留守儿童有缺乏足够的辨别引导,容易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
  2、相关政策法规的制约,最为典型的是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就业、教育、保障等限制制约了农村儿童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如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的制度,流入地学校入学的限制条件以及打工子弟学校的数量、质量等造成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到工作地,只能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3、父母的原因。父母在增加收入、子女教育之间的取舍,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而在外奔波,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无暇顾及,与子女缺乏沟通交流。由于父母平时在外无法照顾子女因而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子女寄钱及物质上的奖励来弥补自己照顾的不足。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却为留守儿童出入歌厅、网吧等等提供了经济基础。
  4、监护人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大部分为隔代监护或上代监护。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对儿童进行监护,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他们多采用溺爱的方式,加之老年人年岁大、精力欠佳,因而较多的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对思想道德上缺乏有效的管束与引导。而上代监护则留守儿童大多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舅等抚养监护。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子女,因而在教育中有所顾忌,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则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
  5、农村教师方面,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偏低,为了生活教师既要教学又要务农,加之片面强调升学率的教师考评系统是教师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成绩较好,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6、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最为典型的是不良的网络信息,游戏机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自身辨别能力有限,加之父母不在身边,难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从而是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
  
  重庆市留守儿童的情况
  
  一方面,重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典型。在3000多万人口中,有70%以上的是农村人口。从表一可以看出,重庆留守儿童占全国的6.22%,排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之后,同时,重庆留守儿童占重庆市全部儿童的22.32%,这一比例居全国首位。“重庆农村地区的儿童总计为330万,留守儿童有186万。”因此,重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让自己的子女安全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是每一位农民工对他们子女期望的底线。因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将陆续进入到建设新农村的行列中,新农村的未来在农村青少年身上。因此,如果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不能达到有效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影响到重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契机
  重庆城乡统筹综合区的建立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对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1、推进户籍配套制度的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放宽城市落户政策,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口相联系的城乡隔离制度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剥离依附在户口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壁垒。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同等待遇,如兴建农民工子弟学校,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要求,对农民工子女免收学杂费等鼓励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充分发挥家庭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
  


  2、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统筹城乡产业的发展。在调查本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当地乡镇企业既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又可以吸纳当地农民使他们就近打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能对子女进行照顾。
  3、通过加快推进城乡均等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管理,来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保证教师的待遇,使得教师能够全力以赴的从事教学、管理的工作。把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班主任往往成为他们情感上的依靠。班主任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观察他们思想道德行为上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同时班主任应当注意良好班集体的建立,引导其他同学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与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应当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思想道德教育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动态,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一方面与监护人交流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导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沟通与教育。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沟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
  4、统筹城乡综合试验区的建立,不仅改善农村的物质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形成良好的村风村貌,使留守儿童居住的文化环境得到改善。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到文化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同时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顿,净化外部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外部环境。
  5、统筹城乡综合试验区的建立,意味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更应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通过校校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优势与农村留守儿童建立长久的心理、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咨询机制,让这些孩子通过电话、书信的形式找到倾诉的对象,使得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困惑得到解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68-01    语文教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这个特殊的职业人具有非凡的、敏锐的现代眼光。何谓现代眼光,简单
本刊讯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在教育部党组日前召开的务虚会上的发言,他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5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奋斗,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今年秋季开学起又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迈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取得了职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71-01    好的作文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但目前小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放心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极为关注,我国教育界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章和专著颇丰。在分析具体教育现实和热点问题时,人们产生盲目批判或追随倾向。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一下梳理和总结,以利于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并对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育公平就已成为西方国家极为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传统的德育模式之所以收效甚微、饱受指责,其根本在于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背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存于纷繁复杂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生活化德育模式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    落实校园生活的主导地位——于小节处做足文章    “学校无小节,处处皆教育”,德育的时机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adio resource of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HWNs)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service(Qo S) of multi-homing users for vide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荣成教育始终坚持不渝的根本目标。而传统德育在定位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内容上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在形式上过分偏重于说教……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那么,如何突破德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荣成市教育局、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决策者们从工作策略的角度进行了深度思考: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
作物尤其是叶片同化面积(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对作物(包括春小麦)产量形成有重大意义。因而在育种工作及其他试验中,研究叶面积的指数是很重要的。掌握了叶面积指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