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10%~15%,以疼痛、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具有类似肿瘤的恶性行为,如侵袭性、持续生长、血管形成、远处传播。近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尚未能完全阐明其相关机制,但人们认为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三步曲”(即“3A”模式)及细胞无限生长和凋亡数量减少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才是发病的关键。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可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与骨组织的粘附,并参与神经发育、血管重塑、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等过程。许多研究发现其在胃癌、肝癌、大肠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近年来,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骨桥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很多学者猜测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与在恶性肿瘤中相似,因此,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检测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血清及腹腔液(peritoneal fluid,PF)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40例内异症患者为研究组,术中摘取卵巢内异症囊肿囊壁获得异位内膜共40例,40例患者中同时获得在位内膜20例(包括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而行子宫切除术者和术中行诊刮者)。将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25例为对照组,得到对照组内膜25例。根据病理结果进行月经分期,研究组在位内膜增生期11例,分泌期9例。对照组增生期内膜11例,分泌期14例。按美国生育学会(AFS)1985年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40例EMS患者中I期4例,Ⅱ期11例,Ⅲ期9例,Ⅳ期1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OPN的表达情况。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3m1,并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穿刺成功后通过延长管及注射器吸取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膀胱陷凹腹腔液3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患者术前血清与腹腔液中OPN的表达水平。结合研究组患者内异症分期及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OPN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膜或细胞质中。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OPN表达强度相似,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OPN平均水平为(46.68±16.38)ng/ml,对照组患者术前血清OPN平均水平为(28.33±7.3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内异症组患者的腹腔液OPN平均水平为(47.47±15.90)ng/ml,对照组患者腹腔液OPN平均水平为(29.60±6.61)ng/ml,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表达水平(P<0.05)。2、Ⅲ~Ⅳ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血清与腹腔液中OP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Ⅱ期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异位内膜细胞受挤压萎缩,缺乏典型的周期性改变,将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内膜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分泌期的子宫内膜组织OPN表达强度均高于增生期(P<0.05)。4、内异症患者的血清与腹腔液的OP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69,P<0.05);对照组血清与腹腔液的OPN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r=0.538,P<0.05)。结论1、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Ⅲ~Ⅳ期内异症患者OPN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提示OPN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2、分泌期在位内膜OPN表达强度高于增生期在位内膜,分泌期对照内膜OPN表达强度也高于增生期对照内膜,提示OPN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可能受雌孕激素调节。3、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OPN显著高表达,Ⅲ~Ⅳ期内异症患者OP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且血清与腹腔液OPN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提示OPN可以通过抽血检验而在内异症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