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富余男性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出现了女性化趋势,而且这种“男工女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妇女的经济行为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关系着粮食安全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妇女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研究农村妇女的经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本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以户口在黑龙江省农村,并在农村中生产和生活的18岁至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在行为科学、行为经济学和社会性别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优化农村妇女经济行为,提高其创业理财能力,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研究和阐述了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了农村妇女经济行为优化策略,独占研究视角。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了农户和农民经济行为理论,吸收了女性和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研究成果,立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考察,对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内涵、类型、特点、机制、影响因素及其测评指标进行了系统阐述,构建了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经济行为具有理性与非理性共存、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行为取向双重性、行为方式趋同性、行为结果短期性等特点。新农村建设为妇女的经济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妇女的经济行为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妇女的经济行为过程是在内外驱力的共同作用下,由动机直接引发,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受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过程。其次,在大规模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现状。经过问卷设计、预调查、检验与修正等严格规范的过程,形成了包括经济行为、身体心理、家庭人口经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教育五个部分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黑龙江省13个市地(全部行政区)的1077个有效样本的数据。统计发现,黑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妇女创业理财的积极性,大多数农村妇女有创业理财的需要,新技术学习愿望较强。她们生产行为多元,投资意识增强,营销行为普遍,消费观念提升,拥有了经济决策权,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还存在着生活负担重、收入低、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经济行为能力不强、行为成效不理想、投资观念保守、营销意识较弱、储蓄过多、贷款创业少、使用新技术较少、消费水平较低等问题。第三,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数据分析技术,确定了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问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数量关系。研究显示,农村妇女经济行为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市场活动、经济组织、家庭人口经济、观念习俗、身心状况和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环境在家庭人口经济与妇女经济行为之间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身体心理变量正向调节社会经济环境对妇女经济行为的影响,调节效应显著。在不同年龄、学历、婚姻、家庭地位、人口数量、收入水平、耕地面积的状态和水平下,农村妇女经济行为存在显著的群组差异。第四,将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引入社会实践,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经济行为优化目的、工作原理以及优化标准,从社会、家庭和妇女自身方面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社会要从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健全组织、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和加强教育五个方面构建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驱动和保障体系。家庭要创造良好条件,注重发挥妇女的优势,为妇女从事经济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妇女自身要突破传统思想定势,养成积极心态,提升创业理财的意识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