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嵩山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是新石器时代与夏、商、周三代文化孕育和传播的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华夏民族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具有进行聚落考古研究的价值。近年来,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因其高效有序的管理海量数据、实时准确的动态监测以及广阔的观测范围等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聚落考古领域。集中分布于某一区域的古代聚落属于不可移动历史文化遗产,其数据具有时空性、多维结构、海量和空间关系复杂性等特点。这与GIS平台上的空间数据库所具有的特征是一致的,因此考古研究中引入空间数据库技术是非常合理且必要的,对于考古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检索都有独特的优势。聚落空间数据库已成为分析和挖掘区域复杂时空体系中的聚落分布和传承规律的重要平台,同时多种技术和方法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时空分布模式研究”的研究内容,设计并建立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分析了研究区域史前聚落的文化演替和传播模式。论文从研究区域史前聚落空间数据特点、应用需求入手,构建了数据库实现的整体框架;基于面向对象型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提出了聚落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阐述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入库工作流程以及数据更新方案,为进行该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建库过程中,为保证考古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和编码的规范化、标准化,为考古部门和机构搭建一个根据聚落数据属性来了解、管理和共享聚落资源的统一平台,设计并编制出聚落编码体系,在确定聚落面积编码时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使编码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然后基于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开展了区域史前聚落演替与传承模式、史前聚落文化传播与交流模式研究,综合运用ArcGIS平台丰富的制图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等进行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应用示范。论文最后对现阶段的研究设计成果和文化规律探索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了系统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指明了需要继续深入进行的研究和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