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的分离提取及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0085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分离纯化豆粕中的抗原蛋白作实验材料,研究纯化抗原蛋白的特性和体外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研究分两个实验:试验一: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分离提取。利用豆粕中7S和11S球蛋白在pH6.1-6.6之间溶解度不同的特点,首先对两种球蛋白进行初步分离,然后利用硫酸铵进行盐析和凝胶过滤,除去非抗原蛋白组分,得到纯度相对较高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结果表明:豆粕粉经0.03mMTris-HCl、料液比1:20、室温、PH8.0,提取2h,豆粕总蛋白提取率为32.88%。可分离出蛋白质含量71.53%的11S粗组分9.1%和蛋白质含量60.73%的7S粗组分7.9%;经盐析和凝胶过滤后,可得到蛋白含量84.19%的纯化大豆球蛋白4.3%和蛋白含量79.47%的纯化β—伴球蛋白6.0%;经过SDS-PAGE电泳鉴定,11S粗组分纯度达到87.0%,7S粗组分纯度达到62.5%;纯化后的大豆球蛋白纯度达到93.8%,β-伴大豆球蛋白达到67.2%,单位豆粕含大豆球蛋白182.34g/kg,β-伴大豆球蛋白126.94g/kg。实验二: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平纯化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0、0.5mg/ml、1.25mg/ml、2.5mg/ml、5mg/ml、10mg/ml)对猪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增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显著增加体外培养的猪外周单核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影响细胞MTT OD值(P<0.01)。β—伴球蛋白与培养液IL-2、IL-6、IFN-γ、Ig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豆球蛋白对培养液中IL-2、IL-6、IFN-γ、IgG、IgM、Ig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本实验研究表明,豆粕可分离出纯度达到93.8%的大豆球蛋白182.34g/kg和纯度达到67.2%的β-伴大豆球蛋白126.94g/kg。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促进体外培养断奶仔猪外周淋巴血细胞转化和过度增殖,β—伴球蛋白可促使体外培养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2、IFN-γ、IL-6和提高IgA水平。由结果可知:β—伴球蛋白抗原性强于大豆球蛋白。
其他文献
瘤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里面栖居着大量的目前还不被人们完全了解的厌氧真菌、古菌、原虫和真细菌。这些微生物在瘤胃内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烷是瘤胃微生
去势通常指通过机械切割或者免疫等方法使动物失去性腺或使动物性腺失去功能的过程。研究发现,去势会导致脊椎动物攻击性降低,性欲减少,第二性征的发育受到抑制,甚至导致不孕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能适应青藏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特有牛种,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生产资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均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牦
以日本沼虾幼虾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统中研究了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日本沼虾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免疫酶、消化酶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探讨了玉米蛋白粉在日本沼虾饲料
学位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制成试验饲料,采用三种投喂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B:连续投喂试验饲料;C:先投喂试验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d间隔投喂)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
学位
斑马鱼(Danio rerio)产卵量大,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和哺乳类有很多相似性,基因组学方面的操作手段已经较为成熟,基于表型的大规模前向遗传学筛选已能够有效方便进行,脊椎动物疾病
本文采用“灌注营养技术”、“动静脉差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对不同氨基酸构成对萨能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在真胃灌注酪蛋白的基础上分两组额外添加泌乳
MyoD(Myogenic detemination gene)家族因子在骨骼肌的发育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可以激活肌肉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肌纤维细胞的分化。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羊驼(Vicugna pacos),属哺乳纲,偶蹄目,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的安第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高地国家。羊驼绒毛被称为软黄金,是高档纺织品原材料,同时羊驼肉、羊驼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分析,提高对异位甲状旁腺肿瘤诊治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