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的教育在我国教育前进和改革的浪潮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而学校文化作为教育中的一个微妙领域往往被忽视,但学校文化也因为它的微妙所在,又对学校乃至教育发生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和作用。学校文化是各个生命主体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将给予人的发展以充分的营养,使人在彰显其生命个性的同时,带动学校各个方面的改善和发展。在学校建设的浪潮中,学校改革的推行使得教育重心由宏观层面到微观学校系统的逐步转化,这反映了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研究者对学校层面改革的关注。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体现在它既要关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关注因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因素导致的特殊问题。其中学校教育体系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为很少,比如在课程和学校活动的设置上就存在着学校教育课程和民族文化之间的断裂,民族文化的传承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即使存在少数民族竭力保持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但也缺少存活的空间和发扬的氛围。带来这些问题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没有将民族教育根植于民族文化之“土”中。这也就是我对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然而,目前关于学校文化建设背景的研究,多数是关注静态的、稳定的环境,并未能重视人与环境、社会与环境以及环境内部的互动,对于各因素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研究不足。同时在教育不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甚至连教育环境都得不到保障,这些都加剧各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平衡。民族但是民族地区的学校并没有甘心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偏远以及科教发展落后等的约束,反而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更加关注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来源的便捷,即使是在偏僻的民族山村地区,也能够感受到和体验到外来文化的气息和变化了的生活内容,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思想所受到的冲击与日俱增。民族学生在校园内接受到的各种文化的冲击和矛盾,在教育的过程中疏通学生的文化脉络,找到多民族各自文化的归属地,使得学生达到民族认同,这也可以称作进行教育的前提。在学生融入学校生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改造和接受正在变化着的环境和生活内容与价值取向,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样这也是研究民族学校发展所必须重视的。本文着重从学校文化入手去分析民族地区民族中学建设的路径,发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民族中学存在的问题,主动找寻多种民族共存的民族中学中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因素,并分析了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因素,提出建设文化学校的对策。本文在第一部分界定了民族中学、学校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概念,在多民族共存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多个民族中学田野调查,取得一手的资料,并大量阅读文献,辅以采访、问卷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析了民族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思想依据,这些依据为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支撑;第三部分对民族中学的学校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挖掘,分析了各个层面的现状和问题;第四部分围绕民族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多个因素进行考虑,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冲突、学校外部环境、学校文化建设的选择与传承和社区文化与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针对民族中学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的建设,最终整合多元的学校文化,保持学校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保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崛起。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展开的调查和研究,使作者认识了民族中学的现状,也更加清楚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景,并希望唤起学校建设研究者对民族中学学校文化的建设更多的关注。因此学校文化是学校基于学校传统,结合实践境遇,谋求发展,不断与周围环境达成和谐共处状态的历程,也是学校成员不断进行解放、规范和发展的过程,同时民族地区更面临着传统特质、当前境遇、发展趋向的三维动态。本研究从分析民族中学建设的问题中找寻学校文化解释、过滤和接纳、融合外部的想法和论证,可以让我们更加坚信走“以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