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导致狭窄并使局部心肌血流量减少,这种缺血的过程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并逐渐出现运动状态异常,进而呈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这种病理生理过程在冠脉三支血管病变中应表现得更为明显,继而表现为心室壁节段运动的异常。但在部分患者中,其心室壁运动反而呈现出正常运动。结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生理改变,考虑冠脉三支血管病变但心室壁运动正常的原因有:缺血预适应及侧枝循环的形成等。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是一种较普通冠心病更为广泛、弥散,更为严重的病变,当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壁节段运动正常,便容易在就诊时导致诊断上的疏漏,并最终造成个人家庭及社会的严重损失,因此,此类病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合并心室壁运动正常的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与心室壁运动异常病例相对照,探寻可能导致心室壁运动正常的因素。方法:自2011年01月0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我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例中筛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病例141例,其中,心室壁运动正常的有47例(A组),心室壁运动异常的有94例(B组)作为对照,记录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因素,并结合Gensini评分系统,运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其临床因素进行总体及分层对比,分析冠脉三支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两组病例的差异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各年龄段百分比仍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749)。其中心室壁运动正常组(A组)与心室壁运动异常组(B组)患者中年龄位于30-49岁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6%vs.14.9%。而在50-69岁年龄段,A组与B组的比例分别为63.8%vs.58.5%。。两组患者首次发生心绞痛时间的构成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中发病24小时以内的比例大于B组患者(25.5%vs10.5%)两组EF值分段构成的比较中,A组患者EF值多位于正常范围(76.6%vs.57.4%),而B组的患者中,EF值轻度下降的比例较正常组大(35.1%vs14.9%)。A组患者的侧枝循环形成率的在Gensini积分位于100-149分时更高(75%vs.16.7%,P<0.05);而在积分100-149分时B组患者的吸烟率更高(25%vs.83.3%,P<0.05)。结论:室壁运动正常的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其超声心动图的EF值更易表现为正常。存在侧枝循环的或不吸烟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其超声心动图更易表现为室壁节段运动正常。